第103章(2/2)
数重臣反对,一直在胶着中,那日赵夙带着一群紫色官服的老头进校场,多少也有威慑的含义,他们本就犹豫,又兼赵夙近日上朝面?色肃然,较往昔更?甚,似乎时刻蹙着眉宇,黑沉着脸,让不少意志不坚者心中犯嘀咕。
赵夙可不是什么需要协商的君王,真到了鱼死?网破的时候,死?的只有鱼,而不会是渔网上嵌满刀兵的皇帝。
这就是打江山,手里有兵权又有威望的好处了。
君强臣弱,想?要联合起来拿捏他,简直是吃人说梦。
于是莫名其妙建安城就多了一个宵衣卫的存在。
若说龙骧卫只听命陛下,是护卫他卧榻安枕的长剑,是儿郎们争抢着想?要进入的锦绣前程,那么宵衣卫则是皇帝用来监察百官的工具,行阴私之事,见不得光。
而被?陛下任命掌握宵衣卫的更?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内侍,但在之前攻打吴国一事上立了大功。
吴国皇帝虽荒淫,可家底厚实?,也有不少忠心?耿耿且能?征善战的将领,当?时打到吴国都城,那吴国皇帝凭借城墙坚固,存粮充足,足以坚持数月,到那时各地援军一旦至,场面?便会被?动许多,而强攻的话则会导致伤亡惨重。
未等抉择,就有一个内侍联合城中意欲投降之徒,联手打开城门?,并且他亲手割下吴国皇帝的头颅献上,可谓是不世功臣。
若是健全人,必定加官进爵,娶妻荫子,光耀祖宗门?楣,但他乃是断了根的太监,而且还背叛旧主,带着吴国皇帝的儿子逃往更?南边的魏秉笔还是他的义父,便更?难权衡。
甚至有人怀疑该内侍不过是魏秉笔的缓兵之计,就是为了趁机携皇子出逃,建小朝廷。
最后,赵夙御笔一挥,封那内侍魏筹为武安侯,赏赐田宅,并黄金百两。
毕竟是有功之臣,该赏还是得赏,尤其是在收拢吴国残部的情形下。
按理?这位名唤魏筹的武安侯今后也就这样了,安享梁朝的荣华富贵,再不用做伺候人的奴才,可也染指不了权势,却不知?他是怎么得了陛下青睐,干起了这样要紧的差事。
哪怕差事再脏,只要握有权力,便不可小瞧。
总之,等杨窈若病好了以后,那位武安侯魏筹,新任的宵衣卫统领已经在建安城声?名鹊起了。
对武安侯魏筹来说,出名算不算好事不知?道,可对杨窈若而言一定是。
有魏筹在,又因他的职位特殊,宵衣卫人人忌惮,所以多少压住了杨窈若被?封为公主的热闹,免去了不少朝野议论和猜测。
当?然,她长住宫廷之内,大抵是察觉不到这其中差异的。
好不容易病愈,杨窈若却不见得有多高兴。
她裹着单薄的柿色连年有余蚕丝被?,坐在窗扉前,一手托着面?颊,看着窗外的鸟儿在觅食。
没法子,她实?在太无聊了,没有手机供她消遣,至于推牌九、解鲁班锁一类的又需要动脑子,她大病初愈,没什么精神,不爱玩那些,只好自己给自己找点不耗精力的消遣了。
宫人将今日的膳食提了来,颦月打了个眼色,武英便去搬来了可以放在美人榻上的小案几,接着宫人打开食盒,而颦月一样样的取出来。
往日里,吃饭是杨窈若最喜欢的事了,光是听见提膳回?来的人的脚步声?都能?雀跃不已,可现在她却恹恹的,甚至都不大愿意将目光挪过去。
不是因为她转性了,而是猜也能?猜到会是些什么。
颦月摆放好后,轻声?道:“殿下,多少用一些吧。
进些膳,补补元气,身子才能?好得快。
”
杨窈若这才扫了一眼,果然不出她所料,全是些粥,还有滋补的药膳。
她真的很不喜欢药膳的味道,说是饭菜吧,可吃起来总有股药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