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元道:“到了这里,若不取惠山泉,也就俗了。
”叫船家:“移舟去惠山取了水,原到此处停泊,明日早行。
我们到城里略走一走,就来下船。
” 舟子答应自去。
解元同雅宜三四人登岸进了城,到那热闹的所在,撇了众人,独自一个去寻那画舫。
却又不认得路径,东行西走,并不见些踪影。
走了一回,穿出一条大街上来,忽听得呼喝之声。
解元立住脚看时,只见十来个仆人前引一乘暖轿,自东而来,女从如云。
自古道:“有缘千里能相会。
”那女从之中,阊门所见青衣小鬟,正在其内。
解元心中欢喜,远远相随。
直到一座大门楼下,女使出迎,一拥而入。
询之旁人,说是华学士府,适才轿中乃夫人也。
解元得了实信,问路出城。
恰好船上取了水才到。
少顷,王雅宜等也来了,问: “解元那里去了?教我们寻得不耐烦!”解元道:“不知怎的,一挤就挤散了,又不认得路径,问了半日,方能到此。
”并不提起此事。
至夜半,忽于梦中狂呼,如梦魇魅之状。
众人皆惊,唤醒问之。
解元道:“适梦中见一金甲神人,持金杵击我,责我进香不虔。
我叩头哀乞,愿斋戒一月,只身至山谢罪。
天明,汝等开船自去,吾且暂回,不得相陪矣。
”雅宜等信以为真。
至天明,恰好有一只小船来到,说是苏州去的。
解元别了众人,跳上小船。
行不多时,推说遗忘了东西,还要转去。
袖中摸几文钱,赏了舟子,奋然登岸。
到一饭店,办下旧衣破帽,将衣巾换讫,如穷汉之状。
走至华府典铺内,以典钱为由,与主管相见,卑词下气,问主管道:“小子姓康,名宣,吴县人氏,颇善书,处一个小馆为生。
近因拙妻亡故,又失了馆,孤身无活,欲投一大家充书办之役,未知府上用得否? 倘收用时,不敢忘恩!”因于袖中取出细楷数行,与主管观看。
主管看那字,写得甚是端楷可爱,答道:“待我晚间进府禀过老爷,明日来讨回话。
”是晚,主管果然将字样禀知学士。
学士看了,夸道:“写得好,不似俗人之笔。
明日可唤来见我。
” 次早,解元便到典中,主管引进解元拜见了学士。
学士见其仪表不俗,问过了姓名住居,又问:“曾读书么?”解元道: “曾考过几遍童生,不得进学,经书还都记得。
”学士问是何经。
解元虽习《
学士大喜道:“我书房中写帖的不缺,可送公子处作伴读。
”问他要多少身价。
解元道:“身价不敢领,只要求些衣服穿。
待后老爷中意时,赏一房好媳妇足矣。
”学士更喜。
就叫主管于典中寻几件随身衣服与他换了,改名华安,送至书馆。
见了公子,公子教华安抄写文字。
文字中有字句不妥的,华安私加改窜。
公子见他改得好,大惊道:“你原来通文理,几时放下书本的?”华安道:“从来不曾旷学,但为贫所迫耳。
” 公子大喜,将自己日课教他改削。
华安笔不停挥,真有点铁成金手段。
有时题义疑难,华安就与公子讲解,若公子做不出时,华安就通篇代笔。
先生见公子学问骤进,向主人夸奖。
学士讨近作看了,摇头道:“此非孺子所及。
若非抄写,必是倩人。
”呼公子诘问其由。
公子不敢隐瞒,说道:“曾经华安改窜。
”学士大惊。
唤华安到来,出题面试。
华安不假思索,援笔立就,手捧所作呈上。
学士见其手腕如玉,但左手有枝指。
阅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