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替教练改战术(签约了)(2/3)
,而法布雷加斯又不在,所以这场比赛,阿森纳特别倚重由边路发起的进攻,或内切,或下底,皮球很少经过项昊或者拉姆塞来传导输出进攻线路。
而过于依靠边路的进攻,也导致了阿森纳的中场中路只剩下项昊一个人,这样即使项昊有三头六臂,也补不了那么多位,两次失球也不足为奇了。
现在项昊主动将拉姆塞中场领导权拿了过来,同时还要他和自己一道控制节奏,这样,纳斯里为了得到更多的球权,就不得不往中路靠近。
为了保持阵型的合理,贝拉也适时地撤出一些来,整个阿森纳前半段前重后轻的局面,就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
这种潜移默化的改变,也只能是浸染多年的老手来能细微的调整和布置,而现在,竟然在项昊的手里完成了,莫特森岂能不惊叹。
而温格同样也是如此,原本焦躁的目光此时有些难以相信的看着项昊,“这小子,真是太大胆了。
”语气中丝毫不掩饰自己对项昊的喜爱,甚至有一种窃喜感觉。
这样4-4-2过渡到4-3-3的阵型,正是温格上个赛季一手打造出来的,他比莫特森看的都早,在拉姆塞不再交给纳斯里,而是交给项昊的时候,温格就有一种感觉了。
后来阿森纳的一系列进攻变化,证明自己的判断。
昊将自己的中路进攻重新拿起来了。
虽然这个赛季沃尔科特和贝拉二人的逐渐成熟,但他们都不是那种中场的球员,边路、九号半更能发挥他们速度飞快的特点,为了发挥他们的优势,进攻自然是边路为主。
至于纳斯里,是比沃尔科特等人好一点,也是中路的队员,可是温格还不想让他这么早靠近中路。
温格也曾试过让他打中路,只是他没有防守能力,过于靠前,不是被抢断,就是频频倒地,导致前后场脱节。
几个球下来,他就迷失在了对抗中,碌碌无为。
纳斯里还无法适应球队那种高速的攻守转换,和法甲那种低节奏风格完全是两码事的风格。
还有一个关键的原因,那就是纳斯里和法布雷加斯风格有极大的冲突,两个人都是小快灵的队员,脚下技术都很出色,视野也宽广,可以在场上形成双核,但也需要磨合,也必须有一个人需要改变,温格要改变的就是纳斯里。
在他心里,纳斯里就是自己新的皮雷与罗西基,能在边路上,打出组织核心的战术效果。
不过这样主打边路也有几分迫不得已,因为这个赛季阿森纳中路缺的人太多了,控制力下降的太厉害,而塞斯克又受伤了,没有一个主心骨,或者说没有一个主框架,可以让温格慢慢调配。
现在好了,项昊再次给了温格一个惊喜,纳斯里负责左右更多的跑动牵扯,而项昊和拉姆塞,则是一上一下,来回的调度以及节奏上的把握,纵横线一连接,恰恰盘活了整个阿森纳的中路,阿森纳有礼有节、密不透风的进攻再次出现了。
温格一脸喜气的看着球场上的变化,看着项昊在场上卡位、争球、分球、插上…,进攻防守一肩挑,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