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雷光退敌(2/2)
用苗语对小孩们说:“他叫二牛,以后你们可以叫他‘椰枣哥’。
”孩子们奶声奶气地重复“椰枣哥”,二牛挠着头傻笑,耳朵红得像熟透的木鳖果。
酋长看着这一幕,忽然伸手取下脖子上的人牙项链,递给周益:“海天君,黎人信你。
但要进部落,得用雷火换。
”周益挑眉,酋长指了指他手中的相机:“用雷光镜,给黎人照张魂。
”
周益恍然大悟,想起黎族“摄魂镜”的传说——巫师用铜镜收取人的魂魄,以驱邪治病。
他点点头,示意酋长召集族人。
战士们敲响木鼓,不多时,雨林深处涌出更多黎人,有背着竹篓的妇人,有拄着拐杖的老人,还有腰间挂着小弓箭的少年。
“大家站近些。
”周益说,退后几步,举起相机。
阳光穿过树叶,在人群中洒下斑驳光影,黎族妇人的银饰叮当作响,老人脸上的皱纹里嵌着岁月的痕迹,少年们握着竹竿的手背上,新伤叠着旧伤。
快门声响起,闪光灯亮起的瞬间,人群中响起惊呼,有小孩躲进母亲怀里,有老人对着相机画十字。
周益展示相机屏幕,上面映着一张充满好奇与敬畏的脸——那是酋长的侧脸,人牙项链在胸前划出粗犷的弧线,眼中倒映着镜头的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是…我们?”酋长伸手触碰屏幕,像在触碰水面,“魂被雷光照住了,就不会被山鬼勾走。
”周益笑了,将相机递给随行的黎族少年:“以后你们想看魂,就来找我。
”少年们发出兴奋的欢呼,簇拥着相机跑开,像一群掠过竹林的小鸟。
雨林的风带来远处的涛声,周益忽然想起崖山的巨浪,和此刻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
燕红叶走到他身边,重新系好衣襟,指尖不经意间掠过他腰间的伞绳挂绳:“头儿,这玩意儿倒像是给你量身定制的。
”
“或许吧。
”周益望着酋长带领族人清理竹矛上的毒漆,二牛正教黎族小孩用贝壳打水漂,南宫云在和长老比划着什么,张老蹲在一旁观察黎族的竹制陷阱,忽然觉得眼眶发热。
“头儿!”二牛突然喊,举起半颗椰子,“椰枣哥请你喝椰汁!比元狗的马尿好喝多了!”
周益笑着接过椰子,仰头灌下,清甜的椰汁混着阳光的味道,顺着喉咙滑进胃里,暖融融的。
他摸了摸相机,镜头里映出自己的笑容——这是自崖山之后,他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笑。
酋长走来,递给他一根编织精美的藤条腰带,上面用贝壳嵌着“海天君”的黎族文字。
“今晚月升时,来喝黎王酒。
”他说,“黎人会把最好的木薯酒,敬给带来雷光的人。
”
周益点头,将腰带系在腰间,伞绳挂绳与藤条摩擦,发出沙沙的轻响。
远处,夕阳正将雨林染成琥珀色,黎族小孩的笑声此起彼伏,二牛的憨厚嗓音混着黎族歌谣,在暮色中飘荡。
他忽然想起穿越前苏月常说的话:“摄影的意义,就是把瞬间变成永恒。
”此刻,他握着相机,看着身边放下武器的战士、分享食物的士兵、好奇的孩童,知道自己正在创造另一种永恒——不是用镜头,而是用血肉之躯,在这乱世中,为文明的存续,按下生命的快门。
月升时分,木鼓声准时响起。
周益握紧相机,走向火光摇曳的黎族部落,身后,燕红叶的柳叶刀在月光下泛着冷光,却也镀上一层温暖的火色。
这一晚,南海的风会记住,一群被命运抛到天涯的人,如何用雷光与微笑,在猎头族的竹楼下,埋下一颗名叫“希望”的种子。
喜欢穿越宋末,海上发家请大家收藏:()穿越宋末,海上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