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巴蜀之战(1/3)
这日,天朗气清,赵信率陷阵营自垫江城启程,向巴国巴已城进发。
据最新谍报,此城有巴国东军五千一百零九人驻守,另有城防军一千人。
此城乃大都邑,人口八万七千四百。
一月后,赵信军至巴己城。
巴国东军由戈兵、矛兵、车兵构成,据城不出。
赵信观城,下令驻营休整,加强戒备。
次日,下令强攻此城,经一日鏖战,尽歼巴军。
文军亦因强攻伤亡三千余人,占此城后,遣使者向蜀王呈送捷报,并略作休整,催促预备役三千人,以保持一万五千人再战之编制。
五日之后,赵信军开拔,前往巴国涪陵。
此时,巴国村镇,百姓七千五百五十七,仅有城防军一千,易攻。
二月后,陷阵营到达涪陵,半日后攻陷此城,安抚民众。
休息一夜后,向巴国村镇月忍,此城城防军也有一千人,人口只有5908人。
因路远且窄,五月后才到此城,因守军士气低落,天亮强攻,中午之前攻破此城。
攻破月忍城后,陷阵营稍作整顿,继续朝着下一个目标进发。
他们听闻巴国职易防守严密,有重兵把守,但赵信并未有丝毫退缩之意。
他深知每一场战斗都是对陷阵营的考验,也是为蜀王开疆拓土的机会。
在行军途中,赵信不断总结之前战斗的经验,调整战术。
同时,他也注重与士兵们的交流,鼓舞士气。
又经过数月的长途跋涉,陷阵营终于来到了巴国都城之下。
此城城墙高耸,城墙上布满了士兵,戒备森严。
赵信观察了一番后,决定先采取围困策略,切断都城的粮草供应,消磨敌军的意志。
数日后,城内粮草渐缺,士兵们士气低落。
赵信抓住时机,下令攻城。
陷阵营的士兵们如猛虎般冲向城墙,与敌军展开了激烈的厮杀。
经过一番苦战,陷阵营终于攻破了城门,占领了巴国职易都邑。
此战后,陷阵营还剩不到万人,能战士兵大概9500人。
赵信在职易城休息三周,恢复士兵体力,并鼓舞士气,与士兵畅饮玩闹,恢复士气。
然后前往毛纺城,此城是商业大城,赵信下定决心要半年内进入此城。
行军途中,赵信收到谍报,毛纺城近日联合周边几座小城,集结了约两万兵力,准备在必经之路的山谷设伏。
赵信眉头紧锁,思索对策。
他决定将计就计,派小股部队佯装中计进入山谷,而陷阵营主力则绕到山谷后方。
当小股部队进入山谷,敌军立刻发动攻击,可就在他们以为胜券在握时,陷阵营主力从后方杀出,前后夹击。
敌军顿时大乱,陷阵营战士奋勇拼杀。
经过一场恶战,敌军溃败而逃。
但陷阵营也再次折损了数百人,能战之兵只剩约九千二百人。
不过,这一战让敌军元气大伤,毛纺城的防御力量也大大削弱。
赵信带着胜利的余威,继续率陷阵营朝着毛纺城进发,距离半年之期还有不到四个月,他坚信一定能如期踏入这座商业大城。
三月后,赵信率兵兵临城下,因正面野战消灭巴军主力,此城只剩守备军5千人,还是临时招募的新兵。
清晨吃饭后赵信下令强攻此城。
陷阵营如猛虎下山般冲向城门,喊杀声震彻云霄。
守备军虽人数少且是新兵,但仗着熟悉城防,竟也顽强抵抗了一阵。
城墙上的箭矢如雨点般落下,陷阵营中不时有人倒下。
赵信在阵后观察着战局,眉头微皱。
突然,他发现城门右侧的防守略显薄弱,当机立断,派出一队精锐从那里突破。
这队精锐如一把利刃,撕开了敌军的防线,迅速登上城墙,与守军展开近身肉搏。
城内顿时大乱,新兵们本就缺乏战斗经验,见防线被破,士气瞬间崩溃。
赵信抓住时机,指挥大军全面攻城。
陷阵营一拥而入,将残余的守备军分割包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