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巴蜀之战(3/3)
试图找出这股神秘力量的源头。
在激烈的战斗中,陷阵营虽有损伤,但依旧顽强作战。
经过数日的鏖战,潜入城中的精锐终于发现,这股神秘力量竟是巴王率领百官和宗室子弟亲自守卫城池,巴国守兵士气大涨。
赵信当机立断,亲自率领一队高手,直捣巴王所在之处。
一番惊心动魄的较量后,赵信成功斩杀巴王及其亲卫。
巴王死后,巴军失去依仗,瞬间崩溃。
陷阵营一鼓作气,攻破城池,巴国至此全境被蜀王纳入版图,赵信也完成了统一巴国的大业。
巴国宗庙被摧毁,巴国宗室和百官被押往蜀国国都,由蜀王杜尚决裁。
赵信带着大军押解着巴国宗室和百官凯旋而归,蜀都百姓夹道欢呼。
蜀王杜尚在王宫设宴庆功,对赵信大加赞赏,封他为镇国大将军,赏赐无数。
然而,就在众人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时,蜀国边境传来急报,北方强国秦国趁蜀国征战巴国国力损耗之际,兴兵来犯。
蜀王召集大臣商议对策,众人皆面露难色。
赵信挺身而出,主动请缨率军迎战。
他深知此次面对的是更为强大的对手,但为了蜀国的安危,他毫无惧意。
回到营地,赵信迅速整军备战,对士兵们进行严格训练。
同时,他仔细研究敌军的作战特点,制定了详细的战略计划。
数日后,赵信率领大军奔赴边境,一场新的大战即将拉开帷幕。
巴蜀之战后,陷阵营能战士兵仅剩2千人,阵亡2.1万多人,重伤4千多人。
赵信这段北上的时间内扩招陷阵营到5万人,以应对与秦国的交战。
就在赵信为扩招忙碌时,突然传来消息,中原大国楚国听闻蜀王统一巴国,心生忌惮,欲联合几个小国组成联军进犯蜀国。
蜀王急忙召赵信商议对策。
赵信深知此次来者不善,他一边加紧扩招训练陷阵营,一边着手制定御敌之策。
他分析联军虽人数众多,但各怀心思,难以齐心。
于是他决定先派小股部队骚扰联军,打乱其部署,再寻找机会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
数日后,联军抵达蜀国边境。
赵信按计划行事,陷阵营的小股部队神出鬼没,不断袭击联军粮草辎重,联军被搅得不得安宁。
同时,赵信密切关注联军动向,寻找最佳战机。
终于,他发现联军中军与左右两翼出现脱节,当机立断,率领陷阵营精锐直扑联军中军。
在陷阵营的猛烈攻击下,联军中军大乱,左右两翼救援不及。
此役,联军大败,蜀国危机暂时解除。
而赵信和陷阵营也在这场战斗中威名远扬。
秦国占领蜀国白马、五都、东原三城后,忌惮赵信的武军战力,便便不再进兵,与蜀国议和了,综合考虑秦国国力,蜀国同意停战,丢失了三座城市,以此为国耻。
尽管与秦国暂时停战,但赵信深知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他一面加紧训练陷阵营,提升士兵们的战斗力;一面积极筹备粮草、武器,为可能到来的再次战争做着充分准备。
与此同时,他还暗中派遣谍报人员深入秦国,探查其军事部署和战略动向。
在国内,赵信也没有放松对政治局势的关注。
他协助蜀王整顿朝纲,清除那些主张求和、畏惧战争的大臣,提拔有才能、有胆识的将领和谋士。
他希望通过这些举措,增强蜀国的国力和凝聚力。
日子一天天过去,陷阵营的实力愈发强大。
而此时,秦国国内却出现了一些动荡。
赵信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他向蜀王进言,提议趁机兼并充国和宜国土地,增强国力,为日后与秦抗衡做准备。
蜀王被他的言辞打动,最终批准了他的作战计划。
于是,赵信再次率领陷阵营,踏上了充满挑战与荣耀的征程。
喜欢从边陲小将到帝国战神请大家收藏:()从边陲小将到帝国战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