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梁州强国之路(2/3)
练有素,他们迅速将陈伯的军队包围起来,展开了猛烈的攻击。
陈伯的士兵们虽然奋力抵抗,但在人数和战斗力上都远远不及陷阵营。
最终,陈伯和他的五千名士兵全部战死,死状凄惨。
第二日清晨,赵信下令陷阵营开始攻城。
经过两个小时的激战,陷阵营成功攻破了宝江的城门。
赵信的军队如潮水般涌入城中,迅速占领了各个要点。
稍作停留后,赵信再次张贴安民告示,安抚城中的百姓。
他承诺会恢复城市的秩序,让百姓们重新过上安定的生活。
完成这些后,赵信的军队没有过多停留,他们马不停蹄地继续向充国的国都天南进军。
天南,这座都城的城墙高大而坚固,城防设施完备无缺。
它宛如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矗立在这片土地上。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充国国君姬达的辛勤治理。
姬达勤政爱民,深受人民的爱戴和拥护。
百姓们对他忠心耿耿,愿意为他效命,为国家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天南城中,共有一万多名士兵,他们训练有素,装备精良。
此外,还有八千名城防军,他们负责守护城市的安全。
另外,还有两千名预备役士兵,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危机。
在这些军队中,有一位备受瞩目的将领——李铭。
他是充国的名将,以能征善战而闻名。
他多次率领军队击退来自巴蜀的敌军,常常以少胜多,创造了许多辉煌的战绩。
因此,他被充国人民誉为“长胜将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然而,这一次,李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蜀国的镇国将军赵信率领着四万七千名陷阵营士兵,气势汹汹地攻打天南。
相比之下,李铭所率领的充国士兵仅有两万之众。
尽管双方兵力悬殊,但李铭并没有丝毫退缩之意。
他毅然决然地率军迎战,决心扞卫国家的尊严和领土完整。
二月后,赵信率领的陷阵营终于抵达天南。
他们在城外稍作休整,一夜之间,营帐林立,灯火通明。
然而,这一夜却出奇地平静,没有发生任何意外。
次日清晨,阳光洒在天南城墙上,战争的号角骤然响起。
赵信毫不犹豫地发动了强攻,他的士兵们如潮水般涌向城门。
李铭则率领着充国士兵,在城头上拼死抵抗。
战斗异常激烈,喊杀声、兵器撞击声响彻云霄。
李铭身先士卒,奋勇杀敌,但终究难以抵挡赵信的强大攻势。
最终,李铭在天南城头壮烈战死,他的鲜血染红了城墙。
随着李铭的阵亡,充国军队的士气受到了沉重打击。
充王姬达眼见大势已去,只得率领宗室子弟和百官出城投降。
他们被押往蜀国国都,交由蜀王杜尚处置。
就这样,这个拥有二百年历史的充国,在这场惨烈的战争中灰飞烟灭,永远地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此役过后,陷阵营虽然取得了胜利,但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
四万七千名士兵中,还剩下四万一千人。
经过一个月在天南的休整,他们重新整编,准备向其国的新童城进军。
时光荏苒,转眼间半年已逝。
赵信率领着他那令人闻风丧胆的陷阵营,如同一股黑色旋风般席卷而来,直逼新童城。
新童城,这座小城宛如一颗遗世独立的明珠,静静地矗立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
然而,它的规模却颇为有限,城防军仅有区区三千人,预备役也不过五百之数。
这并非是因为新童城的统治者疏忽大意,而是由于其所在的国家仅有两座城池,为了抵御外敌的侵袭,不得不将大量的资源投入到征兵和防备之中。
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