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血指(3/4)
一丁点儿地把箱体表面那点儿细微的温度变化给描绘出来了,就好像一幅正慢慢显现出来的特别怪异的图谱一样。
那数字跳动的动静啊,就跟时钟“滴答滴答”响似的,又让人觉得紧张又很急促呢。
我就感觉,真相就藏在这温度的高高低低起伏当中呢,就等着人去发现它。
显示屏上的数字渐渐稳定下来了,就出现了一幅箱体底部温度分布的图。
在箱底的中间那块儿呀,温度明显比四周低呢,而且我还看到了一些特别细小的痕迹,细小到啥地步呢?
几乎都没法用肉眼看出来。
这痕迹啊,是冷凝水在温度特别低的时候一下子结晶了,然后又慢慢融化的时候留下来的,是那种呈放射状的冰晶纹路。
这纹路就像一朵看不见的冰花似的,在箱底偷偷地“盛开”过呢。
我这脑子,就像开了加速器似的飞快地转起来了,赶忙从我脑子深处的那个知识库里找东西,就是关于在3℃温差的环境下,不同湿度的空气里水珠凝固和蒸发速度的那些规律。
我可仔细地瞧着那放射状结晶带到底啥模样,就像它的纹路咋个走法呀,有多少分支啊,还有粗细咋样之类的,同时呢,也得把箱体材质的吸湿性给考虑进去。
这种材质吸附和释放水分是有一定规律的,我就凭着以前做过的好多实验数据和经验,很精准地算着时间呢。
我前前后后琢磨了好半天,又认真对比了不少东西,现在啊,基本上能确定了,这个箱子在被扔掉之前,肯定被低温冷藏了至少十八个小时。
十八个小时啊!这数字就像大榔头似的,一下子砸到我心坎上。
警察一开始判断死者的死亡时间,是根据尸体的核心温度还有尸僵的程度,觉得是两个小时左右。
要是我没搞错的话,那这截断指在被放进快递箱之前,就已经在低温的地方待了最少十六个小时了。
这和看到的“新鲜血迹”的样子差得太多了,完全就是个大矛盾。
要么呢,就是凶手有手段,能让血液在冷藏了好长时间之后,还能看着像刚流出来的新鲜血一样。
要不,这血根本就不是受害人自己的。
也不知道啥时候开始的,周围的空气好像变得有点清冷了,带着一丝不属于这个炎热夏夜的凉意。
我正一门心思扑在案件推理上呢,突然听到背后传来一个清冷的女人声音:“沈墨。
”
这一下就把我的思路给搅和没了。
我转身一瞧,林疏桐穿着白大褂,戴着口罩和手套,手里还拿着个薄薄的文件袋。
她走路的时候啊,脚步又轻又稳。
她可是市急救中心的副主任,局里专门请来的法医,那可是出了名的冷静沉稳。
我跟她在好些案子里都有过交集,彼此都清楚对方的能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尸检的初步报告出来了。
”她把文件袋递给我,眼神那叫一个犀利,感觉我强装出来的镇定都被她看透了,接着说:“有些发现,我觉得你肯定会感兴趣。
”
我接过报告就急忙看起来。
死者是男性,年龄大概在三十到三十五岁之间,左手食指断了。
看到切割工具那部分的时候,我的眼睛一下子就定住了,死死地盯着毒理学分析那一栏里的三个字——“肌松剂”。
琥珀胆碱啊。
我瞬间就觉得喘不过气来,后脖颈的汗毛都立起来了。
这药名啊,就跟一把生锈的老钥匙似的,“哐当”一下,就把我记忆里那扇好久都没开过、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