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初临汉末(4/5)
簌簌落下。
随着练习的深入,前世苦练的感悟如同涓涓细流重新汇入心田,枪法中的种种精微变化、虚实转换,渐渐了然于胸。
午后,阳光穿过竹叶缝隙,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我常坐在石凳上小憩,闭目回味上午的练习,体会枪招中的劲力流转。
这时,邹玉也会在竹林另一侧练剑。
她的剑法如行云流水,又似惊鸿照影,剑光闪烁间,带着一股清冷孤高的韵味。
而我,则沉浸在重拾枪道、挑战极限的苦修之中。
“你的枪法,精进之神速,令人惊叹。
”邹玉收剑走来,额角带着细密的汗珠,由衷赞道。
她看着我的眼神,带着毫不掩饰的欣赏。
“若无姑娘当日援手,若无邹伯父收留赠枪,罗业焉有今日?”我诚恳答道,抹去额头的汗水。
“你的枪法果然名不虚传,招招力沉,变化精妙。
”邹玉倚竹而立,认真道,“不过,我观你运枪,似更重招式形意与筋骨之力。
须知武学之道,内力方为根基。
唯有将内息真气与招式完美相融,方能引动天地之势,发挥出枪法的真正神威。
”
“内力?”我心中一动。
前世习武,虽知内家功夫重要,但家族以枪法、拳法外功见长,对内功修炼涉猎相对较浅。
如今听邹玉提起,顿觉醍醐灌顶。
“正是。
”邹玉点头,“内力乃武者之根本,气贯周身,力达四梢。
招式是形,内力是神,形神兼备,方可无敌。
”她见我若有所思,便将自己所知的一些基础内功调息法门,耐心讲解给我听。
自此,我的修炼重心发生了转变。
每日枪法练习之前,必先于竹林间盘膝静坐,五心向天,摒弃杂念,依照邹玉所授法门,尝试感应、引导体内那微弱的气息——真气。
随着内息调动的日益纯熟,再练罗家枪法时,感觉截然不同!一招“风卷残云”使出,长枪不再是单纯依靠臂膀腰力挥舞,丹田处那缕微弱的真气被引动,贯注于双臂,再注入枪身!刹那间,枪势暴涨!枪影如山,劲风呼啸,卷起满地落叶,枪尖破空之声尖锐刺耳,仿佛真能撕裂空气!一种力量充盈、掌控由心的畅快感油然而生。
苦练月余,厚积薄发。
一日清晨,我如常演练“白鹤亮翅”。
枪尖挑起,划向天际的刹那,丹田气海猛地一震!一股远比平日雄浑精纯的真气,如同蛰伏的江河骤然决堤,沛然莫御地奔涌而出,瞬间流遍四肢百骸,直贯枪尖!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嗡——!”
沉重的“九天龙吟枪”竟发出一声低沉的嗡鸣!枪身剧烈震颤,枪尖处一点寒芒暴涨,凌厉的枪意透体而出,将前方数步外的一根青竹拦腰“斩”断,断口平滑如削!
我持枪而立,心中狂喜如潮!突破了!困扰多时的瓶颈,终于在这一刻被雄浑的内力冲开!不仅枪法威力倍增,更重要的是,我正式踏入了内力运用的门槛——武将境初期!
“恭喜罗兄,破境成功!”邹玉清越的声音带着欣喜从身后传来。
她显然一直关注着我的修炼。
我转身,眼中充满感激:“若非玉儿你指点迷津,授我内息之法,我恐仍在门外徘徊,不知其径。
此恩,罗业铭记于心!”称呼在不经意间已变得亲近。
“这是罗兄你自身天赋卓绝,又肯下苦功的结果。
”邹玉嫣然一笑,明媚动人,“罗家枪法博大精深,你已得其中三昧。
日后之路,便是不断锤炼内力,深研枪道,融会贯通,方能臻至更高境界。
”
我重重点头,信心倍增。
这段蛰伏于邹家的时光,不仅让我重拾并精进了枪法,更叩开了内功修行的大门。
我深知,在这即将风起云涌的乱世,这仅仅是一个起点。
未来的路,漫长而艰险。
朝夕相处,一同习武论道,我与邹玉之间的情谊日益深厚。
我们常在月下谈论枪剑之道,探讨武学精义;她也常与我分享行商途中的见闻,议论天下纷乱的局势。
我虽对诗词歌赋不甚精通,但前世见识与对历史的模糊认知,常能提出些令她耳目一新的见解,让她对这个“武艺高强却见识不凡”的护卫愈发好奇与欣赏。
而她的聪慧果敢、英姿飒爽,亦如磁石般吸引着我。
一种超越友谊、知己未满的微妙情愫,在竹影清风间悄然滋生。
一日,我正在后院专注练枪,“九天龙吟枪”在我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