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鬼市奇物(1/2)
腊月的上海,寒气如同细密的针,无孔不入地往骨髓里钻。
清晨的风带着几分凛冽,呼啸着穿过老街的缝隙,仿佛要将这冬日的寂静撕扯得支离破碎。
豫园老城墙根下的鬼市,就在这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悄然苏醒,宛如一个被岁月尘封的神秘国度,静谧而古老。
老城墙的青砖在岁月的侵蚀下早已斑驳,苔藓在墙角蔓延,诉说着过往的故事。
城墙下,一盏盏昏黄的灯光在雾气中摇曳,像是漂浮在黑暗中的孤舟,为这寂静的鬼市带来一丝微弱的光亮。
摊主们裹着厚重的棉衣,围巾遮住了大半张脸,只露出一双双警惕的眼睛,低声吆喝着,声音在寒风中显得格外沙哑。
雾气像一层湿漉漉的薄纱,轻柔却又浓密地笼罩着整个鬼市,给这里的每一个摊位都披上了一层如梦似幻的神秘外衣。
摊位上摆满了各种稀奇古怪的物件:古老的铜镜、泛黄的字画、锈迹斑斑的古董首饰,还有那些被时光遗忘的老物件。
它们在雾气中若隐若现,仿佛每一件都藏着一段尘封的故事,等待着有缘人去探寻。
偶尔,一阵寒风吹过,雾气轻轻散开,露出几个匆匆的身影。
他们低着头,小心翼翼地在摊位间穿梭,眼神中带着几分贪婪和几分敬畏。
这里是鬼市,一个只属于黑夜的交易场所,白天的喧嚣与繁华在这里全然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原始的、略带神秘的交易氛围。
在这里,时间仿佛停滞,一切都回到了最古老的模样。
远处,鸡鸣声隐隐传来,黎明的脚步越来越近。
鬼市的热闹却在这最后的黑暗中达到高潮,仿佛所有人都在与时间赛跑,试图在这短暂的黎明前完成最后的交易。
而当第一缕阳光穿透雾气,照亮老城墙的那一刻,鬼市又将再次沉睡,等待下一个黎明前的黑暗
陆离蹲在一丛从青砖缝里顽强挤出身子的野蕨旁,四周弥漫着旧物特有的腐朽与神秘交织的气息。
手中的青铜罗盘,是我在这鬼市淘宝时的常客。
我拇指习惯性地摩挲着它边缘斑驳的铜绿,那触感,仿佛是在与历史的脉络对话。
作为复旦大学最年轻的考古学教授,我本该在震旦博物馆鉴定新收的三星堆玉器,而不是在凌晨四点的鬼市翻找赝品。
——自从三年前在良渚遗址触发那个神秘机关后,我就患上了严重的文物灼烧症,唯有接触古物时掌心灼痛才能维持清醒。
手机屏幕幽幽地亮着,显示凌晨四点二十七分,时间在这鬼市的氛围里,似乎也放慢了脚步。
不远处,黄浦江方向飘来的薄雾,像是一头巨兽呼出的浊气,里头还混着早班轮渡那刺鼻的柴油味。
在这混杂的气味中,我正与一位摊主老头周旋。
“这是西周灵台司南的仿品。
”我将罗盘轻轻倒扣在防水布上,锈迹斑斑的二十八宿刻度在昏黄的路灯下,泛着如霜般的冷光。
我伸手指了指上面的纹路,不紧不慢地说道,“您瞧这汉代的龙虎纹,线条刚劲中透着古朴,龙身蜿蜒,虎目圆睁,仿佛下一秒就要挣脱这罗盘的束缚;明代修补的珐琅漆,虽历经岁月,仍残留着几分当年的艳丽,那色彩的调配,在当时必定是巧夺天工;还有这清末南洋沉船沁,独特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