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2/2)
托收出维塞身为密探的圣徽,让艾米尔哑口无言,他万万没想到维塞竟是苏丹派到自己身边的内贼,那么他杀妹妹也可顺理成章的解释清楚,或许是被发现了身份杀人灭口。
痛不欲生,是他引狼入室,是他太过轻信他人铸成大患。
艾米尔明白维塞要不是为了权势,对他岂会关心?自己在他心中轻如鸿毛,但身边有一人对维塞很重要,那便是特瑞斯,为了他维塞可以铤而走险,也就证明了他的价值。
艾米尔知道只要特瑞斯还在手上,维塞迟早回来找他,也不急于一时报仇。
就算搜出证据,哈撒都不信人是维塞所杀,他依旧护着特瑞斯。
艾米尔是为了调查当时自己去了伊斯坦堡之后这里发生了什么,就私下召见特瑞斯数次。
渐渐的他们开始聊到了一个人维塞,特瑞斯告诉艾米尔自己信维塞的为人,艾米尔告诉他,人有时身不由己,必须去做一些违背自己的事,他不怪维塞,只恨自己,但这仇还是得报的。
特瑞斯就像是要说服他信维塞一般找机会接近他,渐渐的也就走的近了,探子们将这事禀报苏丹,苏丹看到了可利用的计谋。
甚至让人绑架特瑞斯,让他来见自己。
苏丹很会玩弄权术,也深知世故与人心。
既然特瑞斯与艾米尔有仇,那就能利用,事成之后可以赦免维塞之罪,让他俩安逸度日。
也编了一些谎话骗特瑞斯,说维塞也恨艾米尔,他是自愿去当探子的,为了国家利益与个人恩怨。
特瑞斯信以为真,将维塞的愿望当做自己的,而且艾米尔此人的存在也威胁到了威尼斯,他的祖国,于是甘愿受命。
却没想到苏丹竟让他去用美人计,苏丹说知道艾米尔很多拥护者是东正教的,他就是要他破戒,让他丧失人望。
其实也有私心,让他喜欢上一个男人,掰弯他。
以前苏丹用笔名写过一部小说,在伊斯坦堡小有名气,但没人知道是苏丹写的,他用自己宫中御用诗人的名字发表,结果就被艾米尔看出是陛下之作。
因为艾米尔对苏丹的谈吐了如指掌,字行间距中都透着霸主的气概,还有一些用词也是他俩对话时用到的。
他写的是敌对国家的公主与英雄的故事,其实这个故事很老套,没有什么看点。
当时年幼,艾米尔堆心置腹的告诉陛下他不适合写爱情故事,因为陛下身边的爱都不是平等的,世间的爱并非如此。
文采斐然但内容并不理想,比如书中的女主根本不像个女孩。
艾米尔觉得陛下其实不懂女人,更不懂爱情。
那时候他俩关系好到还可以谈谈这种事,可谓是挚友。
苏丹恍然想起了这事,这次他要写一篇爱情故事,让艾米尔心服口服,就用他笔下的女人去征服艾米尔。
其实王者不是不懂爱情,而是没有权利去爱。
就像当年的书,那不是什么公主,他写的就是自己与艾米尔。
那是一种可遇不可言的感情,他借文字抒发,其实他心中也有过浪漫,书中英雄娶了公主,但事实上艾米尔又并非女子,他又如何将他纳入宫中?现实往往没有文学完美,苏丹自然知道那本书的另一个结局会不美好。
那个人是要与自己一较高低,一争天下的劲敌,不是苒弱的公主。
一开始特瑞斯还是很抵触在艾米尔眼前演这样的角色,但为了维塞他还是克服万难,接近了艾米尔。
特瑞斯坚信维塞会回来接自己的,正如那一日所说的,用白帆桅杆来接他。
于是他即便身在地狱都不再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