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后西游记不老婆婆暗示> 第三十五回 唐长老清净无挂碍 猪一戒贪嗔有牵缠
第三十五回 唐长老清净无挂碍 猪一戒贪嗔有牵缠(2/5)
得愚夫愚妇,金钱供献,奔走如狂。
还有一等痴心的和尚,一窍不通,寸善未立,妄想成佛作祖,躲到深山穷谷中,白说苦修,不知修些什么?把那父母的遗体冻饿,至死不悟。
还有那些焚顶燃指,沿街绕巷敲梆撞钵要求布施的,一时也说他不尽。
总之,贪嗔痴欲,奸盗诈伪,无所不有。
遂将我佛清净法门,慈悲愿力,弄做个口舌是非之场,万恶逋逃之薮。
故我佛如来深悔将道法流传中国,误了众生,是以近来一字一言不肯妄传,又恐怕还有不知耻的僧人又来缠扰,故将灵鹫后岭中分了一支移于此地,就叫做中分岭,以为界限,隔绝东西的这些孽气。
故说个一向没有,这位师父果看得不差。
”唐半偈道:“世尊既移此岭隔绝东西,为何又留岭路与人往来?”老和尚道:“终是我佛慈悲,因念慧灯不灭,恐有真正佛器皈依,不忍一概谢绝,故留此岭路。
”唐半偈道:“既存岭路,与不移岭何异?”老和尚道:“岭路虽存,岭头上却造了一座中分寺,请了一位大辩才菩萨住在里面,凡是过岭善信,都要请大辩才菩萨照验。
菩萨容过去,便轻轻过去了,若是菩萨不容过去,你便是神仙也飞不过去。
”唐半偈听了,忙立起身来称谢道:“多蒙老师父指教,我们须早早上岭去求请大辩才菩萨照验。
”猪一戒听了就去牵马,沙弥就去挑担,小行者就打帐扶师父出门。
老和尚看了看,忍不住对唐半偈说道:“老师父自家上岭照验照验也还使得,这三位师父倒不如在小庵坐坐,不消上去吧。
”小行者道:“我三人为何不消上去?”老和尚道:“你方才三位进庵来,可曾看见庵门上有菩萨亲笔题的三个字?”小行者道:“是‘猛省庵’三个字,怎不看见?”老和尚道:“既见,这三个字是菩萨题的,这三个字的深意就该知道了。
”小行者道:“也无甚深意,不过是叫人把自家身心善恶检点检点。
”老和尚道:“恰又来!你三位师父的身心善恶可曾检点检点?”小行者道:“这些小事,才出世的时节就检点过了,还要等到今日!”老和尚听了,连连摇头道:“你这些游方的大话只好哄骗我老僧,你若见了大辩才菩萨,他目如皎日,舌似青莲,须哄骗他不得。
”小行者又笑道:“你这老和尚坐井观天,也只认得个辩才菩萨罢了,只怕你那辩才菩萨还是我本来灵明中曲曲弯弯生出来的学问哩!”老和尚没得说,只得勉强道:“既是这等,请上去,只是不要又走了下来就没趣了。
”小行者道:“我大唐到灵山是十万八千里,今差不多走了十万里。
却喜得从不曾走回头路,但请放心,不要你替古人担忧。
”唐长老见小行者言语唐突,恐怕老和尚没趣,只得周旋道:“小徒顽蠢胡谈,老师父不要介意。
”又拱拱手作别,方才上马,大家簇拥着望岭头而来。
正是:
青天轰霹雳,了不碍闲云,
饶尽老僧舌,定心如不闻。
唐半偈师徒四众相逐着奔上岭来,他们一层一级约走了千层万级,方才到得岭头。
到了岭头一看,果然有一座大寺,匾额上题着“中分寺”三个大字,十分庄严精洁,却静悄悄无一人往来出人。
唐长者只得下了马叫沙弥牵着,又分付小行者与猪一戒在寺外等候,不许罗唣。
自己却整一整偏衫僧帽,端端肃肃走了进来。
直走到二正门里,方看见一个小沙弥,在一株优婆树下闲立着看白鹤理翅。
唐长老走上前打一个问讯道:“贫僧稽首了。
”那小沙弥看见,忙答礼问道:“老师父是哪里来的?”唐半偈答道:“弟子乃东上大唐国饮差往西天雷音寺见我佛如来拜求真解的,路过宝刹,自恐善根浅薄,道念不深,无缘见佛,不敢经过。
闻知大辩才菩萨慈悲接引,故特匍伏莲座之前,敢求垂恩照验。
倘有片念可矜,开放西行,庶不负远来善果。
”小沙弥听了道:“老师父既是要照验过关的,请少待,待我与你禀知菩萨。
”唐半偈又作礼道:“多感,多感。
”说罢,小沙弥就进去了。
去不多时就出来回复道:“菩萨说,若是要见佛求解的,不必照验,去不得了,请回吧。
”唐半偈着惊道:“怎么求解的就去不得?”小沙弥道:“菩萨说,昔年有一个陈玄奘,是世尊徒弟,也来求经,因一念慈悲,就将三藏真经慨然付与他取去。
不期自取了经去,至今二、三百年,不但未曾度得一人,转借着经文败坏我教,世尊至今尚时时追悔。
你求解与求经一般,如何肯再蹈前辙?故说不必照验,去不得了。
”唐半偈道:“菩萨金论固自不差,但弟子此来求解,若论形迹实与昔年唐玄奘佛师求经一般;若论求解的本念,却与求经有天渊之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