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远祖名旁?,有弟一人,甚有家财。
其兄旁?因分居,乞衣食,国人有与其隙地一亩,乃求蚕?种于弟,弟蒸而与之,?不知也。
至蚕时,有一蚕生焉,目长寸余,居旬大如牛,食数树叶不足。
其弟知之,伺间杀其蚕。
经日,四方百里内蚕飞集其家。
国人谓之巨蚕,意其蚕之王也。
四邻共缲之,不供。
?唯一茎植焉,其穗长尺余。
旁?常守之,忽为鸟所折衔去。
旁?逐之上,山五六里,鸟入一石罅,日没径黑,旁?因止石侧。
至夜半,月明,见群小儿赤衣共戏。
一小儿云:“尔要何物?”一曰:“要酒。
”小儿露一金锥子,击石,酒及樽悉具。
一曰:“要食”。
又击之,饼饵羹炙罗于石上。
良久,饮食而散,以金锥插于石罅。
旁?大喜,取其锥而还。
所欲随击而办,因是富侔国力。
常以珠玑赡其弟,弟方始悔其前所欺蚕?事,仍谓旁?:“试以蚕?欺我,我或如兄得金锥也。
”旁?知其愚,谕之不及,乃如其言。
弟蚕之,止得一蚕如常蚕,?种之复一茎植焉。
将熟,亦为鸟所衔。
其弟大悦,随之入山。
至鸟入处,遇群鬼,怒曰:“是窃予金锥者。
”乃执之,谓口:“尔欲为我筑糠(一作塘)三版乎?欲尔鼻长一丈乎?”其弟请筑糠三版。
三日饥困,不成,求哀于鬼,乃拔其鼻,鼻如象而归。
国人怪而聚观之,惭恚而卒。
其后子孙戏击锥求狼粪,因雷震,锥失所在。
临濑(一作湍)西北有寺,寺僧智通,常持《
每晏坐,必求寒林静境,殆非人所至。
经数年,忽夜有人环其院呼智通,至晓声方息。
历三夜,声侵户,智通不耐,应曰:“汝呼我何事?可人来言也。
”有物长六尺余,皂衣青面,张目巨吻,见僧初亦合手。
智通熟视良久,谓曰:“尔寒乎?就是向火。
”物亦就坐,智通但念经。
至五更,物为火所醉,因闭目开口,据炉而鼾。
智通睹之,乃以香匙举灰火置其口中。
物大呼起走,至阃若蹶声。
其寺背山,智通及明视蹶处,得木皮一片。
登山寻之,数里,见大青桐,树稍已童矣,其下凹根若新缺然。
僧以木皮附之,合无踪隙。
其半有薪者创成一蹬,深六寸余,盖魅之口,灰火满其中,火犹荧荧。
智通以焚之,其怪自绝。
南人相传,秦汉前有洞主吴氏,土人呼为吴洞。
娶两妻,一妻卒。
有女名叶限,少惠,善陶(一作钩)金,父爱之。
末岁父卒,为后母所苦,常令樵险汲深。
时尝得一鳞,二寸余,??金目,遂潜养于盆水。
日日长,易数器,大不能受,乃投于后池中。
女所得余食,辄沉以食之。
女至池,鱼必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复出。
其母知之,每伺之,鱼未尝见也。
因诈女曰:“尔无劳乎,吾为尔新其襦。
”乃易其弊衣。
后令汲于他泉,计里数百(一作里)也。
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
呼鱼,鱼即出首,因斤杀之,鱼已长丈余。
膳其肉,味倍常鱼,藏其骨于郁栖之下。
逾日,女至向池,不复见鱼矣,乃哭于野。
忽有人被发粗衣,自天而降,慰女曰:“尔无哭,尔母杀尔鱼矣,骨在粪下。
尔归,可取鱼骨藏于室,所须第祈之,当随尔也。
”女用其言,金玑衣食随欲而具。
及洞节,母往,令女守庭果。
女伺母行远,亦往,衣翠纺上衣,蹑金履。
母所生女认之,谓母曰:“此甚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