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暇日,游大兴善寺。
因问《两京新记》及《游目记》,多所遗略,乃约一旬寻两街寺,以街东兴善为首,二记所不具则别录之。
游及慈恩,初知官将并寺,僧众草草,乃泛问一二上人及记塔下画迹,游於此遂绝。
后三年,予职于京洛。
及刺安成,至大中七年归京。
在外六甲子,所留书籍,扌前坏居半。
于故简中睹与二亡友游寺,沥血泪交,当时造适乐事,邈不可追。
复方刊整,才足续穿蠹,然十亡五六矣。
次成两卷,传诸释子。
东牟人段成式,字柯古。
靖善坊大兴善寺,寺取“大兴”两字、坊名一字为名。
《新记》云:“优填像,总章,初为火所烧。
”据梁时西域优填在荆州,言隋自台城移来此寺,非也。
今又有ヤ檀像,开目,其工颇拙,尤差谬矣。
不空三藏塔前多老松,岁旱,则官伐其枝为龙骨以祈雨。
盖三藏役龙,意其树必有灵也。
行香院堂后壁上,元和中,画人梁洽画双松,稍脱俗格。
曼殊堂工塑极精妙,外壁有泥金帧,不空自西域赍来者。
?塔有隋朝舍利塔,下有《记》云:“爰在宫中,兴居之所,舍利感应,前后非一。
时仁寿元年十二月八日。
”ヤ檀像堂中有《时非时经》,界朱写之,盛以漆龛。
僧云隋朝旧物。
寺后先有曲池,不空临终时,忽时涸竭。
至惟宽禅师止住,因潦通泉,白莲藻自生。
今复成陆矣。
东廊之南素和尚院,庭有青桐四株,素之手植。
元和中,卿相多游此院。
桐至夏有汗,污人衣如?果脂,不可浣。
昭国东门郑相,尝与丞郎数人避暑,恶其汗,谓素曰:“弟子为和尚伐此树,各植一松也。
”及暮,素戏祝树曰:“我种汝二十余年,汝以汗为人所恶。
来岁若复有汗,我必薪之。
”自是无汗。
宝历末,予见说已十五余年无汗矣。
素公不出院,转《
夜尝有貉子听经,斋时鸟鹊就掌取食。
长庆初,庭前牡丹一朵合欢。
有僧玄幽题此院诗,警句曰:“三万莲经三十春,半生不踏院门尘。
”今有梵僧╂陈如难陀,以粉画坛,性狷急我慢,未甚通中华经。
左顾蛤像,旧传云,隋帝嗜蛤,所食必兼蛤味,数逾数千万矣。
忽有一蛤,椎击如旧,帝异之。
置诸几上,一夜有光。
及明,肉自脱,中有一佛、二菩萨像。
帝悲悔,誓不食蛤。
非陈宣帝。
于阗玉像,高一尺七寸,阔寸余,一佛、四菩萨、一飞仙,一段玉成,截肪无玷,腻彩若滴。
天王阁,长庆中造。
本在春明门内,与南内连墙。
其形大,为天下之最。
太和二年,敕移就此寺。
拆时,腹中得布五百端,漆数十桶。
今部落鬼神形像隳坏,唯天王不损。
辞。
二十字连句:乘晴入精舍,语默想东林。
尽是忘机侣,谁惊息影禽(善继)。
有松堪系马,遇钵更投针。
记得汤师句,高禅助朗吟(柯古)。
一雨微尘尽,支郎许数过。
方同嗅檐卜,不用算多罗(梦复)。
蛤像二十字连句。
虽因雀变化,不逐月亏盈。
纵有天中匠,神工讵可成(柯古)。
相好全如梵,端倪祗为隋。
宁同蚌顽恶,但与鹬相持(善继)。
圣柱连句,上有铁索迹。
天心助兴善,圣迹此开阳。
(柯古)载想雷轮重,ㄌ疑电索长。
(善继)上冲扶くぐ,不动束银铛(柯古)。
饥鸟未曾啄,乖龙宁敢藏(善继)。
语。
各徵象事须切,不得引俗书。
一宝之数,无钩不可(鼎上人)。
唯猊可伏,非驼所堪(柯古)。
坑中无底,迹中无胜(文上人)。
与马同渡,负猿而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