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2/5)
个人静会儿。
”
晋王直接走到他床边,低头看着曹正卿染血的里衣,轻声道:“伤这么重,怎么不上药?”
曹正卿连忙起身,但牵动了屁股上的伤口,他疼得倒抽了一口凉气。
晋王连忙扶着他:“曹长史趴着,不必起身。
”
曹正卿感动地看着晋王:“殿下,臣没事。
”
晋王坐到床榻边,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语气带着无奈:“自我出府,长史便伴随我左右,如今快有二十年了,长史与我亦师亦友,说是亲人也不为过。
今日杖责长史,实属无奈,还请长史谅解。
”
曹正卿用力点头:“殿下不必多言,臣都明白,无规矩不成方圆,臣犯下此等大错,别说是杖责二十大板,就是杖毙了臣,都是应该的。
殿下能饶臣这一命,已是开恩,臣感激不尽。
”
“长史能理解便好。
今日杖责你,实属无奈,你好好养伤,切莫留下了病根。
”晋王关切地说。
曹正卿感动又愧疚:“谢殿下体恤,只是不知……那批粮食怎么解决?”
晋王苦笑道:“此事是咱们不仔细,着了对方的道,只能认栽了。
”
曹正卿更愧疚了,他回来是想给殿下办事立功的,结果却什么都没办好,还出了这等纰漏,要让殿下损失一笔银钱去填补这个窟窿。
即便殿下还相信他,只怕其他人心里也会对他颇多微词。
他虽是王府长史,可已离开了好几年,殿下身边的人也换了一大半,他这次回来,本就根基不稳,殿下还如此信任他,早惹来了旁人的嫉妒。
他要想在殿下身边立足,必须得想办法立功,压过这事,方可服众,也才能真正重新获得殿下的信任。
想通这点,曹正卿诚恳地说:“殿下,此事皆是臣的失误,请殿下再给臣一次将功折罪的机会,臣一定仔细小心,不让殿下失望。
”
晋王就等着他这话。
“我这里还真有一桩事交给长史,此事非长史莫属,交给旁的人我不放心。
”晋王郑重地说。
听这语气,曹正卿便知道不是什么好事。
但现在晋王还愿意用他,给他机会,他就得感激涕零。
“多谢殿下信任,臣万死不辞!”
晋王笑了,语气欣慰:“我没看错长史。
太子蛰伏这么多年,势力远比我们想象的还厉害,于子林已经投效了他,父皇现在故意抬举他,跟我打擂台,数次召我回京,一次比一次急。
若哪一日撕破了脸,我们将面临腹背受敌的险境,因此我们必须先下手为强。
”
曹正卿认同:“殿下可是有了办法?”
晋王笑容有些阴沉:“现在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除掉刘子岳。
长史,你对南越最是熟悉,而且多有谋略,因此我想派你带一队杀手过去,做掉他。
只要他一死,父皇的算盘就落空了,南越也会成为一盘散沙,任我们拿捏。
”
他前面派出去的那批杀手不知道怎么回事,总说没有下手的机会,到现在都还没任何好消息传回来,晋王已经等不及了。
他有种很强烈的预感,再不除掉老七,以后老七必成他的心腹大患。
曹正卿吃了一惊,但转念一想,这确实是个代价最小的办法。
他赞同地说:“还是殿下有办法,擒贼先擒王,一旦解决掉了太子,南越便不足为患。
”
晋王高兴地说:“长史与我想到了一处,此事就交由长史。
等长史病愈后,我会以长史年迈,不堪大用为由,驱逐长史,以免引起有心人怀疑。
”
曹正卿接受:“是,殿下。
”
晋王又拍了拍他的肩:“长史好好休息,早点养好伤方可为我排忧解难。
此后我不便来见你了。
”
“臣明白的,殿下放心,臣会尽快养好身体。
”曹正卿积极地说道。
等晋王走后,他主动让奴仆进来给他上药,又让奴仆去请了大夫过来,开了帮助伤口恢复的药。
很快,曹正卿的伤口就逐渐恢复了。
但晋王却对其颇为“冷淡”,几次去求见,都被晋王拒之门外,大家都说,只怕曹正卿是失宠了。
也有嫉妒的,曹正卿办了这么一桩差事,殿下只是冷遇他而已,已是宽容至极。
等曹正卿第四次登门,晋王仍没见他,只让人拿了一百两银子给曹正卿:“曹长史,您为王府效劳近二十年,如今已是年老眼花之龄,不若回乡安度晚年。
这是殿下的一点心意,给曹长史做路上用的盘缠,请曹长史切莫推辞。
”
曹正卿没接银子,往屋里望了一眼:“我不要银子,殿下既已不需要我,我走便是。
请你转告殿下,就说曹正卿走了。
”
“曹长史走好。
”仆人面上笑容依旧,只是多了几分嘲讽的意味。
曹正卿拂袖而去,回去就收拾了包袱,离开了。
听说走到门口的时候,还回头看了好几眼,似乎是希望晋王殿下能够挽留他。
但结果显而易见,殿下可不需要一个老眼昏花办事不力的属下,最后他只能灰溜溜地走了。
出了松州,曹正卿换了身灰扑扑的布衣,只带了一个小厮模样的少年郎,坐着船南下,扮作小商人的模样,前往广州。
到了广州后,他租了一间独门独户的房子,就在街道边,上下各一层,每一层都只有一间屋,租金也比较廉价,一个月只要六百文,这是许多到广州做买卖的小商人喜欢短租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