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3/5)
看到了毛咏志。
毛咏志躺在担架上,左腿上包着厚厚的纱布,脸色白得没有一丝血色。
晋王吃了一惊,连忙挥手:“快,将毛长史送入房间,去请大夫过来。
”
毛咏志却拦住了他:“殿下,等等,臣的伤已经包扎好了,并无大碍,臣有话要对殿下说。
”
晋王连忙蹲下身,手扶着担架:“毛长史,你说。
”
毛咏志看了一眼仆人。
晋王会意,轻轻一挥手,仆人们连忙退到一边。
毛咏志惭愧地说:“殿下,臣无能,未能杀死太子,又让他逃过了一劫。
他们提前发现了火油,早了半刻钟撤离。
”
晋王一捶手,他看到毛咏志这样子就感觉事情可能不大顺利,但没想到就差那么一点点,就一点点,他这如何甘心。
闭上眼深吸了一口气,晋王苦笑道:“不怪你,时来命也,老七果然是命大,从小失母,无人护佑也长大了,还屡次避开了危险。
”
他现在都有些相信老七的命格硬、福气大这话了。
“殿下,还有一事。
”毛咏志脸上的表情充满了困惑,“黄思严本来可以杀臣的,但最后他将刀刺向了臣的大腿。
”
这让他百思不得其解。
要说黄思严还顾念旧情,也没这个道理,因为毛咏志跟黄思严连面都没见过,哪有什么旧情可言。
但在最后关头,他却又放了他带着两千余残兵逃回来,这又是何解?
晋王也很纳闷,思忖少许问道:“还有其他的吗?”
毛咏志想了想说:“还有一件事也很古怪。
照理来说,在越州码头遇到了偷袭,太子应该快速离开越州,赶紧回京城才是,哪还有绕回去的。
可事发第二日,太子的队伍却重新返回了越州,还在越州码头停留了大半天,杀了越州知府卢登。
莫非,他是为了泄愤?”
泄愤?若是老二还有可能。
晋王虽这么多年没见过老七,但现在看来老七是他们兄弟中最沉得住气的,不会做这种无用功。
他说:“将他在越州码头停留期间的事全部说一遍。
”
听完后,晋王就明白了,摇头叹道:“黄思严应该是得了太子的授意,故意放你的。
”
但估计黄思严又不甘心白白死了那么多兄弟,所以还是刺了毛咏志一刀。
毛咏志很困惑:“这是为何?”
晋王说:“你忘了,太子此行,还有一个很关键的人物,邬川。
”
别说,毛咏志的全副心里都用到了太子身上,哪会关注这么一个无足轻重的太监。
“殿下,您的意思,他是做给邬川看的?”毛咏志惊讶地问道。
晋王点头,延平帝极为倚重邬川,太子的软弱,他的强势不择手段,邬川都会如实禀告给皇帝。
甚至因为差点丢了小命这事,邬川恐怕还会在皇帝面前添油加醋。
“可……他们为什么要放了臣?”毛咏志没想穿这一点。
晋王说:“因为太子不想我死得太快。
以前的一桩桩事,老七都没有真凭实据,但这次在越州遇刺,有邬川这个证人给他作证,我谋害太子是板上钉钉子的事了,父皇容不下我,朝廷也容不了我,但我若是这么轻易就死了,父皇的矛头下一个指向的就是他,他肯定希望我死在父皇的后面。
”
毛咏志想明白了:“所以,太子既希望您跟陛下跟朝廷彻底翻脸,但又不想让咱们这么快落败,因此放臣回来,向殿下通风报信。
”
晋王冷笑:“有了我这个眼中钉拉仇恨,老七回京就可安枕无忧矣。
”
毛咏志脸色煞白,喃喃自语:“他……他是想逼您站出来谋……反?”
晋王没有否认,可明知是计,他还得往里面钻,因为这是他唯一的生机。
老七真是好手段,本来他跟朝廷之间还一直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延平帝也不敢逼他太紧,怕他真的造反了,所以一直只是派人来催,不敢对他太强硬。
但这次越州的事一出,延平帝不可能再放过他了。
因为有那么多的士兵亲眼看到,越州百姓也看到了。
这事传到京城,延平帝还姑息他,必然威严扫地。
就是为了皇帝的尊严与威望,延平帝都不可能再放过他。
而他不想死,只有造反割据一方这一条路。
晋王闭上眼睛,背着手说:“叫将军们过来一趟。
”
接下来的行程再也没出幺蛾子,他们也没在任何一处码头停留,而是直奔京城。
十月中旬,船队总算是抵达了京城。
吴志奉延平帝的旨意,率领了一部分官员前来迎接太子。
这是百官第一次见到太子,刘子岳咳了一声,表现得有些虚弱的样子:“劳烦诸位来迎接我,都起来吧!”
“谢太子殿下。
”百官站了起来。
刘子岳扫了一圈,没看到陈怀义,也没多言,坐上宫里来的马车,与邬川一道进宫见延平帝。
一进入延福殿,刘子岳就跪下行礼:“儿臣见过父皇!”
延平帝看着面前这高大俊朗的年轻人,很是欣慰的样子:“一晃眼,子岳就长大了,快起来,让朕瞧瞧。
”
刘子岳站起身,比延平帝高了半个头,他赶紧低下头。
延平帝从龙椅上下来,仔细端详着刘子岳,眼底除了欣慰还有羡慕嫉妒。
多么年轻强壮的身体啊,这是他不惜一切都想挽留的健康和青春,但任凭他权力滔天,却仍旧留不住。
“好,好……”延平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