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民国(3/4)
照片,心跳如擂鼓。
就在这时——
门外传来轻轻的脚步声。
他下意识后退一步,脚踢倒一只茶盏,清脆碎响打破整间屋子的沉默。
门吱呀打开,一个穿着碎花裙的女子走进来,黑发盘起,身姿柔美。
她抱着一盆洗好的衣服,一眼就看到了他,神情怔住。
两人就那样对望了一瞬。
“你醒了?”她说。
“看你舟车劳顿,有些乏了也就没敢吵醒你。
”
嗓音柔和,透着某种令人心悸的熟悉感。
沈一衡看着她,脑海中有一瞬间的短暂断片,似乎——他曾在梦中,无数次见过她的脸。
是翠。
只是比现实中病床上的她年轻得多、也明艳得多。
她眉眼弯弯地朝他一笑,像根细线将现实与梦境悄悄缝合。
“你说你是来自大京的远房亲戚,跟姥姥认识,要来投靠我们,要不是你拿出这张照片我还不信呢。
”
“姥姥,师傅,还有衡。
好怀念啊。
”翠沉默了片刻,忽然摇摇头展开颜一笑。
“说起来,你还真有几分像衡呢。
”
“不好意思,走神了。
”
“我也听说了,最近大京市确实有些战火,大家都是平头老百姓不容易啊。
”
“对了,我是翠,还没问你名字呢。
”
沈一衡依旧没有出声,眼神定定的望着翠似乎在思索些着什么。
她放下盆子,转身出去前又回头望了他一眼,似乎有些怪异,没想到这个来投奔的亲戚都不说话,不过也没责怪,毕竟刚来。
“要是头晕,别乱走。
咱这边地气重,怪病也多,小心染上不干净的东西。
”
地气重。
怪病。
他在原地站了一会儿,心脏仍在急速跳动。
他意识到自己身处的,并不只是一个被重构的场景,而是一个被情感锚点重刷多次的循环节点。
翠不记得他,他却记得翠。
他走向屋外,正厅摆着一张方桌,桌面上摆放着一张新报纸。
1934年9月8日。
也就是民国32年。
【昨夜,静安别苑再起大火!】
沈一衡扫了一眼也没在意,抬眼将目光落在那张贴在墙上的一张张老报纸上。
纸张已经泛黄,边角被时光咬噬出毛边,但保存得极好,像是有人定期替它拭尘、压平。
老式的铅字排列严整,标题却被人用红墨水圈了出来,浓烈的色泽已经晕染开来,像是血迹浸在宣纸上。
——《二楼坠亡,死者却呈烧焦状。
》
——《藏书楼惊现火灾,妙龄少女葬身火海。
》
——《惊悚!一女子发现亡于家中,法医鉴定大脑不翼而飞。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沈一衡摇了摇头,真的是一群来自UC震惊部的小编,这标题取得。
突然一则新闻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申城夜闻:昨夜失火十余起,未见起火源,民众称见“草人游街”》
他眯起眼细看,段落间隐约有手写批注,用极细的毛笔一笔一划写下,一笔如刀,字字森然。
“夜间起火集中于南岸旧区,皆为老宅。
居民称,事发前屋外曾出现身披破麻的‘草人’,静立不动,直至起火后才消失不见。
”
“尚无证据指向人为纵火,目击者称听见草人低语,言辞含糊似梦呓,反复重复某个名字。
”
“目前警署尚无定论,有民俗专家表示或与传说中的‘送厄草偶’有关,此物本为民间厌胜之物,传说中能‘移病于偶,焚偶消厄’,然不得回头,否则灾厄加倍。
”
沈一衡缓缓伸手,指尖轻轻滑过“送厄草偶”四个字。
那是事务所曾归入【已绝迹·伪民俗异端】分类中的一则古案。
很久很久以前只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