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2/3)
还得避着太阳走,不然几天准变焦炭。
”
“我听说城里的雪花膏擦了可以白,是真的么?”
“哪有?就是不容易开裂。
我就有,晚间你试试就知道了。
”
“那他们说吃酱容易黑?”
“这个就不知道了,黑也要吃啊!不吃酱怎么做的到?”周幸囧,北宋的调味品很匮乏的。
说起吃来,二人都觉得有些饿了。
周幸忙拉着周大嫂去后头吃饭。
吃饱饭,血糖值回来了,周大嫂心情基本平复下来。
孕妇本就容易累,这几日都没个消停,吃饱了便想睡。
周幸也不管天早晚,只把她打发去睡了,自己一个人临窗做针线等谢威回来。
申时初刻,谢威的身影准时出现在街口。
放下针线,笑着迎出去。
谢威的大手熟练的抓着她的手,想起周家大房不靠谱的兄弟三人组,默默泪流:老纸的眼光太特么牛掰了!
作者有话要说:1关于孟三姐嫁西门庆,其实后面有一系列的利益纠葛。
八过她嫌弃尚举人老是真的……
☆、打算
从穿越到现在,或者说两世加起来,今年是周幸过的最惬意的一年。
整年下来基本没发生什么大事。
些许麻烦至多怒个一两日便抛在脑后了,好事却有许多。
首先是谢威的果子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彻底上了轨道。
如今连内城的人都经常使了闲汉或者仆人来买果子,都知道谢家果子铺用料扎实口感好,花样也亮眼,哪怕就是装果子的盒子都别具一格。
小娘子们尤其喜*,以至于后来发展至专有闲汉先在外城买了装在篮子里,再走至内城沿街叫卖,每一样只加一文钱的路费。
中间还闹了一个小官司,有人用次品冒充谢家的果子,被人发现了,沿街追着打了一顿。
叫街坊看了好大一回热闹,果子铺更有名了。
但来买了再卖的闲汉却多不起来,一来这一行也算辛苦,赚头不大;二来发生冒充事件后,在别人手里买果子的人也上了心,等闲不相信生人;三来果子铺产量十分有限,经不起太多的人卖。
谢威不是不想扩大规模,但他是要做一辈子买卖的人,不能盲目扩大降低质量,否则日后就没人相信了。
宁愿缓着点慢慢来。
再有周幸是知道很有一些老店规模不大但很稳当的,重点就是始终如一的坚持做下去。
所以也劝着说事缓则圆,并不干那杀鸡取卵的事。
因此规模一直那么小,搞的年底众人要买点心时,谢家果子铺不得已的变成限量版果子铺,就这么彻底打出了小名头。
再有一件好事便是从单纯的商人变成了地主,这在古代社会是个很难得的转变。
如今她家有房有车有田有铺子,除了差几个孩子,什么也不缺了。
日子过的好起来,以往的尖锐猛然消失的无影无踪。
对周家人的所作所为也不在那么记恨和烦躁,更多时候囧一下就完了。
便是发火也就一阵便抛掷脑后头。
她很忙,忙着过好日子,没空跟你们瞎嚷嚷。
也因为如此,在不知周家三兄弟罢工真相之前,就把周大嫂接了来,理由只有一个同情一个孕妇而已。
人们常常说,好人有好报。
实际上哪怕是单纯想做一个好人也要有一定的本钱。
自己都焦头烂额了,根本就无暇顾及其他。
唯有自己过好了,才有心情去搞点别的副业。
有些人做慈善、有些人找*好,都是如此。
周幸就是最近日子过的太舒服,又想办法折腾起‘新’花样来。
新花样就是羽绒服和羽绒被。
这玩意不管古代还是现代都不算新鲜,据人形百度燕绥同志说,羽绒制品最早的记录出现在唐朝,与丝绵一起为宫廷专享。
这个没有什么等级要求,就是造价太高了!如今民间有钱人不是巨富的也没见过,也没想到。
搞到最后羽绒制品就这么被历史淘汰掉,再之后才被人捡起来。
现代的羽绒制品,周幸倒是挺熟。
进厂打工妹么,能干的也就那么几种活计。
要么电子厂,要么服装厂,要么日化厂。
反正周幸前世都做过,羽绒服的制作还略记得一些。
还知道后世的高档羽绒所采的绒毛多半是外国的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