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1/3)
周幸拍手笑道:“到时候我送你一张大床才更好呢。
”
周娘娘高兴的两眼眯成一条缝,只管点头说好。
谢威将周家环视了一圈,也道:“是该修修了,姑姑听说这里山水好,也想修栋屋子夏天好来消暑,到时候一并修吧。
青砖买的量大就便宜。
”
“要我说宁可修到河边去,免的老是一天一天的担水。
”周成抱怨:“要不就找个有井的地方再盖才好呢。
”
周爹爹骂道:“懒不死你!谁家不是这么挑水的?修到河边上,大水一淹,什么都没有了!哪年不发二三次大水?简直胡闹!”
“也不尽然,”周幸道:“修个吊脚楼也行,平日里下面就放柴禾。
还可以关鸡鸭,若是在河边,那养鹅养鸭子更方便了!只是得寻下游去,不然村里的其他人就该有意见了。
”
周成很感兴趣:“吊脚楼是什么?”
周幸也不知道怎么说,反正以前看电视上就这么介绍苗族居住方式的,她觉得挺好,可以拿来一试。
至于燕绥想盖的院子反而不用愁水源,她肯定喜欢山脚下,既然有山泉也不怕用水问题。
古代的自来水也是个愁人的事儿,在东京是专门有人卖使用水和饮用水,但这乡下地方,真是每天都要挑水,怪道农民不*洗澡,一天天累的半死了,谁还有心情去挑个水来?男人还好,直接往河里一跳完事,女人家真就太麻烦了。
周成的提议周幸深以为然!在家住了这么久,每次洗澡都忧桑的她肝疼。
估计周成也是给她挑洗澡水挑烦了,想着还不知道在何方的未来老婆万一是个*干净的,那才想死呢。
索性住到河边算了!
因目前经费不足,这个话题也就说说而已。
不想周大嫂知道了,也闹着要分家。
本来么,老百姓家里头就该结婚便分家,只不过当爹妈的都是劫富济贫的好汉,大儿媳能干,不免就想着补贴点小儿子们。
周大嫂忍够了,听说周幸有办法在河边盖房,也闹着要盖。
倒叫大伯母把周幸好一顿埋怨。
周幸真是躺着也中枪,这事没法说!
大伯母也就埋怨两声,分家重新盖房子哪那么容易?周大嫂想有自己的房子,且早着呢。
为此婆媳二人又打了一架,好一场鸡飞狗跳的热闹戏。
周幸忙跟着谢威跑回东京了,真是清官难断家务事!还是走为上策。
回到东京,熟悉的城市感迎面扑来,感觉天也蓝了水也绿了。
看来劳动生活的好处是巨大的,至少会使人产生一种珍稀眼前幸福的满足感。
周幸现在也就算个小康阶级,茶水不是顶好,点心更是一般,可是怎么感觉就这么惬意呢?
燕绥笑道:“还是东京好吧?”
周幸伸个懒腰:“必须的!乡下什么都不方便。
你说陶渊明是干啥呢?”
“有什么好奇怪的?陶渊明什么时代的人?三国两晋南北朝,就没一天消停日子。
大城市里住着,没事就战争,运气再差一点直接屠城也是常有的事。
当然住山上好,只要不是兵家必争之地,等闲不会被烧杀劫掠。
换你愿意住山上么?”
“哈!?”
“哈哈,你才反应过来啊?你看过盛世的时候东边一隐士西边一道人的么?不都是战乱年间,各种组织头目四处挖人,什么犄角旮旯的人都弄出来凑数才被世人知道的么?也有不赖烦的跑回山里的。
和平年代的,要么就是柳永李白那样郁郁不得志的,要么就是真不想当官的狷狂才子,还都住在城里,除非人家老家就是乡下人。
”
周幸囧了,合着她活了几十年,到这会儿才想明白为毛在农村人都想往城里跑的时候,总能看到课本上的城里人往农村跑的,原来真相在这儿……
燕绥又道:“不说这个,乡下有什么好玩的么?虽然不方便,但夏天去避暑也是好的。
听说还有小山泉?”
周幸点头:“有,不大。
我叫人在田地中间挖了一亩池塘,又修了沟渠,枯水期好引水灌溉。
也是钱不够,挖的都是泥的沟。
日后弄了石头的才好呢。
”
“那个倒不用,石头造价太贵。
你当二十一世纪呢,随便就能弄点水泥了?就是常挖挖就好。
池塘好,可以养鱼养藕。
我想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