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4/5)
的小人已经在欢呼打滚,面上却还要维持住太子的威仪,努力压制住不断上扬的嘴角。
小汤包就坦然多了,一点收敛的意思都没有,开心地看向太子,“那我们以后就是正经的师兄弟啦!”
萧景曜顺手捏住了小汤包的后脖颈,微微一笑,“我离家几年,还没正经教过你的课业,你这个小师弟,似乎也有些名不正言不顺。
”
小汤包倏地瞪大了眼,难以置信地看着萧景曜,“莫非您不想教我?”
萧景曜故作沉吟,“我对弟子的要求很高的。
”
小汤包抬了抬下巴,很是骄傲,“我对夫子的要求也很高!”
永嘉帝和太子大笑。
萧景曜也摇头失笑,再次摸了摸儿子的脑壳,“看到你这么活泼,我就放心了。
”
在海上漂着,想到家人时,萧景曜有些担心小汤包失去自己的庇护后,在宫里受委屈。
现在一看,小汤包依然是这么个活泼开朗的模样,萧景曜很是欣慰。
小汤包得意,“护着我的人可多了!陛下,太子,外祖一家,承恩公……”
靠山那么多,谁敢欺负小汤包呢?
萧景曜又是一笑。
小汤包又小声对萧景曜嘀咕,“御膳房的手艺越来越好了,以前还会糊弄,后来陛下整顿了一番御膳房之后,现在御膳房的膳食,每一样都十分味美。
等会儿的宫宴肯定也有不少好吃的!”
萧景曜一听就知道这小子在打什么主意,斜睨了他一眼,“还没放弃你那个吃遍天下的梦想?”
还挺有韧劲儿。
小汤包嘿嘿一笑,“这个梦想哪里不好了,我才不要放弃!”
说着,小汤包又凑过来问萧景曜,“爹爹,你在海外走了一圈,有没有吃到其他的美食?”
萧景曜点了点小汤包的脑门儿,一脸无奈,“有是有,现在还都是种子呢。
等到它们种出来后,你再来尝尝。
”
小汤包满脸期待。
永嘉帝在捕捉到关键词后,迅速看了过来。
萧景曜正了正神色,朗声道:“陛下,臣不辱使命,将海外之地那些产量极高的粮种全都带了回来!”
永嘉帝大喜过望,欣慰地拍了拍萧景曜的肩膀,“朕这就让农官去种一种试试,要是真的有那么高的产量,那就是百姓之福!”
萧景曜信心满满,“这些粮种,一定不会让陛下失望!”
永嘉帝更加高兴,“若是真的能种出亩产千斤的粮食,朕就给你封侯!”
“文官封侯,大齐从未有过。
你会是大齐开国以来,文官封侯第一人。
”
永嘉帝的话语间,已然是认定萧景曜能得到这个爵位了,还特地打趣小汤包,“你爹一来,就给你挣了个爵位,以后你什么都不用干都能靠着爵位过上富贵生活,高不高兴?”
小汤包点头又摇头,大声道:“好逸恶劳可耻,不可荒废学业,我以后也要像爹爹一样考科举!”
永嘉帝激他,“不如今年就下场,也让朕得一个神童好好显摆显摆。
”
小汤包看向萧景曜,萧景曜心里并不想让自家太过张扬,小汤包要是再拿个神童之名,重复萧景曜的路线,年纪轻轻就成了社畜,萧景曜也心疼。
小汤包到底还是孩子心性,以亲爹为豪,又感受到了有个太过耀眼的爹所带来的压力,仔细想了想,小汤包小声同萧景曜商量,“爹,夫子们也说我火候够了,我想明年下场试试。
”
萧景曜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见,眼中满是对小汤包的信任,“我当然相信你能做到。
只不过科举考试这条路也十分辛苦,你提前踏进来,以后同龄人在玩乐的时候,你还要不断念书写文章。
”
小汤包目光坚定,“我不怕苦!”
萧景曜欣慰,“既然你都想好了,你想试,就试试吧,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考过考不过都无所谓。
”
太子有些羡慕地看着小汤包,永嘉帝立马摇头叹气,“我也算是个难得的好爹,只可惜我没办法对儿子说做得好做不好都没关系。
”
太子是未来的皇帝,他要是做不好,那百姓就要遭殃了。
哪怕是说笑,这种话,永嘉帝都说不出口。
萧景曜默然。
身居高位,自然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太子地位尊贵,肩上担负着的东西,也必然要比一般人重得多。
永嘉帝含笑看着萧景曜,语气却有几分认真,“要是你能把小汤包教成另一个你就好了,朕也不用担心太子未来没有个值得他信任,是君臣也是好友的得力臣子。
”
萧景曜则道:“小汤包不必成为另一个我,他会找到自己的路。
太子殿下同样会找到自己的为君之道。
”
永嘉帝耸肩,“两个孩子的交情不能这么断了。
”
当了皇帝后才知道,有这样一个可以让自己完全信任,将他视为好友的臣子是多么难得的事情。
萧景曜也点头,“年少的友谊最为单纯,两个孩子的情分不断,于他们而言,也是一桩幸事。
”
太子和小汤包还未体会到这些感慨背后的复杂情感,但也不妨碍他们感受到来自父亲的温和的关爱。
两人的心都跟泡在温水里一样,暖洋洋的,高兴得想要打个滚。
宫宴上,萧景曜无疑是最耀眼的那一个。
永嘉帝细数了萧景曜的功绩,毫不吝啬对萧景曜的赞美,给萧景曜吹了一通彩虹屁,而后扔出个炸弹将众人给炸懵了——萧景曜擢升为户部尚书,加封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
最重要的是最后那个文华殿大学士,虽然是五品,但被授了大学士,就证明萧景曜轻松入阁。
而萧景曜今年满打满算,也不过二十九岁而已。
不到三十岁的阁老,简直闻所未闻!
多少有念书天分的人在这个年纪还在和举人死磕,拼命苦读考乡试,只盼着能中个举人。
萧景曜倒好,已经成为阁老了。
这对比,朝中一些老臣都忍不住掩面羞愧。
和萧景曜比起来,他们真的是一把年纪活到狗肚子里了。
还有萧景曜被加封的那个太子太傅,也让众人很是抓狂。
从正宁帝到永嘉帝,萧景曜一直官运亨通。
现在永嘉帝又将太子太傅这一职交给萧景曜,摆明了还要保他一代帝王的荣宠,帝王这么毫不犹豫的信任,谁不嫉妒?
更别提萧景曜的儿子还当了好几年太子伴读,太子十分护着他,小小年纪也有了神童的名声,他日指不定又是一个萧景曜。
萧家的三代富贵,已经被永嘉帝亲手送到萧景曜嘴边了。
也有些人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萧景曜离京前就已经是大齐最年轻的二品大员,现在出海回京,立下大功,海外各国都知道大齐的强大,也知道大齐是礼仪之邦,派来大齐的使臣也十分懂规矩。
都说是萧景曜教导过他们大齐的礼仪和规矩,让他们心驰神往。
这样的功劳,萧景曜板上钉钉要入阁。
就是没想到永嘉帝把太子太傅的位置也给了他。
从此以后,大齐最年轻的阁老和一品大员的记录,又被刷新。
众人再次坚定了自己的想法——萧景曜果然是个无情的刷新记录的机器。
好在他们不知道永嘉帝还承诺过要是他带来的粮种真的有亩产过千斤的粮食,就给萧景曜封侯。
不然的话,这帮官员拼着撞死在太极殿的柱子上,都要阻止永嘉帝这个举动。
这也是永嘉帝先前为什么要说等到粮种种出来后才给萧景曜封赏。
提前说了,朝堂上立马没有什么安慰的案子了!
萧景曜神色自若,并不因自己得了赏赐升了官而兴奋,反倒是小汤包一脸与有荣焉,恨不得告诉所有人他的爹爹有多么厉害。
萧景曜在众人羡慕嫉妒的灼热视线中坦然自若地用完了这顿饭。
散场时,一堆人纷纷上来恭喜萧景曜,新进的阁老大人,能力强到让人仰望,这个时候不去烧热灶,什么时候去烧?
萧景曜看着围上来的一群人,客客气气地同他们寒暄。
一旁的小汤包都跟着沾光,被他们夸出花来,说什么虎父无犬子,想必又是一位天才状元,主打的就是一个能怎么吹就怎么吹。
萧景曜见小汤包并未因为旁人的吹捧还飘飘然,很是能稳得住,心下诧异之余又十分欣慰,对着众人微微一笑,“孩子还小,大家莫要将他捧得太高,给他太大压力。
”
小汤包心头一暖,脸上的笑容压都压不住。
胡阁老欣慰地看着萧景曜,捋着胡须笑道:“老夫当年就看出,你是个阁老的苗子。
没想到你这么快就入了阁,历朝历代,都没有你这么年轻的阁老,后生可畏啊!”
萧景曜眨眨眼,“我以为您要仔细叮嘱我,好好看着国库,莫要多出一分冤枉钱!”
众人先是一愣,而后哄然大笑。
胡阁老好气又好笑,“你现在也成了户部尚书,等你上任后,就能体会老夫当初的难处了。
哪里都要花钱,你这个管钱袋子的,能不精打细算?”
萧景曜想了想,“几个港口的商税归拢算一算,国库应当能宽裕不少。
我这是赶上好时候了。
”
什么好时候,这个好时候不也是你这个家伙一手开创出来的吗?
胡阁老心情复杂,萧景曜这是身体力行地给大家上了一堂课,告诉大家什么叫做节流不如开源。
果然是长江后浪推前浪。
胡阁老感慨之余,心下又有些高兴。
大齐的人才一代比一代强,大齐国力才会越来越强盛。
听到萧景曜提到港口的商税,胡阁老心中一动,笑着提醒萧景曜,“商税数额巨大,财帛动人心,你既然掌管户部,那些账目,可得好好盘查。
”
真要肥了蠹虫瘦了国库,胡阁老都要气死。
萧景曜笑得意味深长,“您不必担心,商税的算法都是我亲手制订的。
要是有人真的胆敢在我眼皮子底下弄鬼,那账目,也糊弄不了我。
”
胡阁老一愣,而后又是一阵大笑,“老夫都差点忘了,你最开始威震官场,就是当了巡查钦差去往各地查账开始。
”
胡阁老这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