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5)
第一部分
陆家嘴金融城,乃上海的城中之城,活跃在这里的中外金融机构推动和见证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风生水起和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金融行业关系着社会民生的方方面面,从银行柜台的出纳,到大型金融企业的掌舵人,他们都是中国金融事业发展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一
三十九楼的视角有些奇特。
高是高的,却还未至那种超然通透的地步。
左右都是高楼,倒有些阡陌比邻的亲密意思。
明晃晃的外墙反光玻璃,仿佛无数面镜子,夹杂着正午的阳光四散投射,刺得人睁不开眼。
一只脚还踏在地上,晃了两晃。
人有些晕,却不难受。
深吸一口,从鼻腔到胸肺,转个圈再出来。
窗台上那株兰花,叶茎已出了花苞,心爱物什,舍不得糟蹋,往旁边稍移开些。
另一只脚也跨上去。
窗户开到最大,足够一个身子进出。
那瞬,倒是轻松了。
大脑什么都不想。
嘴里念念有词,自己也不察觉的。
半晌,才知竟是个人名。
翻来覆去地念。
惯性作用,停不下来。
都说弥留之际念着谁,便是最牵挂谁。
似乎也不至于。
这当口儿哪有什么规律可言?便是真有规律,人都没了,后面人又是如何知晓的?想当然罢了。
——这些念头统共不过一秒钟的工夫。
又是空白一片。
直直地看着下面。
脚迈进一步。
人家说“一步之遥”,再遥也遥不过这一步了。
生与死,世间哪有比这更远的距离?偏偏又隔得这么近。
他怔怔的,忽然皱眉,长叹口气,继而又摇头,苦笑。
三十九楼的窗台,一个男人身体微屈,随时准备飞翔的姿势,却恁地表情丰富。
没有观众,本色出演。
他深呼吸一口,提醒自己冷静。
谁说跳楼非得靠一时冲动?无论做什么都要冷静,不冷静成不了事。
跳楼也不例外。
黄浦江上传来汽笛声,沉闷又宏壮,像极了这城市的底色。
即便是莺歌燕舞、热闹璀璨,其实也是藏了三五分,往里收的,力气不放在面儿上。
这城市的人,又有几个说话是张口便来,不管不顾的?俱是屏气敛息,笑不露齿。
有好,也有不好。
事倍功半还是事半功倍,真正难讲。
倒是有些沉着的气度。
总比那些张牙舞爪的要好看。
不小家子气。
不论黄浦江这头,还是那头,差别只在表面,内里的东西,着实是差不多的。
他诧异自己在这当口儿,竟是愈想愈多了。
思绪起个头,后面密密层层,刹不了车。
忍不住又苦笑。
他忽又想起初入行那天的情形,看什么都觉新鲜,耳朵里新名词此起彼伏的,走路都夹着肩膀,像顺拐。
那时S行分行只是幢十来层的楼房。
陆家嘴也与现时不同,中规中矩,地广人稀,哪来的这许多摩天大厦?一夜间,变戏法似的。
世界变得快,金融业尤其如此,快得让人看不懂。
都说“人生如梦”,寻常听见,只是一笑了之,抒情罢了,轮到自己头上,才知这话里的意思。
像银行单据上的那串数字,后面“0”再多,终究要前面那个实打实的数字撑着,否则就是泡沫,就是梦。
这与普通的梦还不同。
梦醒那刻,真正是一败涂地。
代价要大得多,也快得多。
连悲伤还没觉出,便已到了边缘,自己都来不及反应的。
——脚,一步步移过去,终于到了边缘。
身子晃了两晃。
手扶住窗框。
风打在脸上,汗毛一激灵,人也跟着猛地一颤,兜头一盆冷水浇下的感觉。
只当是蹦极,他对自己说。
浦东支行在世纪大道、东方路交口,与市分行同属陆家嘴板块。
这里是陆家嘴的中心位置。
陶无忌听苗晓慧说过,四十年前,这里农田遍布,芦苇摇曳;四十年后,陆家嘴中外金融机构汇聚,成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功能圈。
刚出梅,阳光总算酣畅淋漓了一把,又是委屈又是放肆,火辣辣的,关照着城市的每个角落。
陶无忌出了陆家嘴地铁站,再换金融城1号线。
去年入行的学长教的,从网上下个公交APP,掐好时间坐车,天热,少走几步是几步。
两站路,下来便是S银行上海分行。
偌大一座高楼,前庭空阔,艺术喷泉,浅灰色的玻璃幕墙。
楼顶那个蓝色的S标志分外显眼。
陶无忌上前几步,保安从人流中迅速分辨出陌生面孔,示意他站定。
“哪个单位的?”
陶无忌亮出实习证:“今天报到。
”
“挂在脖子上!”保安响亮地叮嘱,“进去吧。
”
陶无忌应了一声。
挂绳有些短,他原地摆弄一阵,挂上,又整理一下衬衫领口。
忽地,身后扑通一声巨响,似有重物坠落。
未及回头,已有人嘶声尖叫起来:“啊——”陶无忌转身,见地上躺着一个人,脸朝下,血竟是不多,点点滴滴的,身体兀自扭动几下,抽筋似的,随即才完全不动。
陶无忌呆了几秒,心一沉,下意识地往后退,脚在台阶上绊一下,差点儿摔跤。
刚站稳,又被人撞了一下,跌在地上。
周围瞬间乱成一团,人们先是惊叫着散开,不多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