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金光赫地宫(4/5)
,那样,在危急之时也好逃走。
杀人的东西不能学,但逃命总是可以的。
”
“娘,怎么在这儿竟会有偌大的一个宝库?”话方出口,赵长安恍然而悟,“莫非……莫非,这就是那个江湖中盛传一时的传世玉章的宝藏?难道,世上真有传世玉章?”
尹梅意凄然一笑,微微颔首。
“那……这个宝藏,为何要叫传世玉章?难道……是因为这方能开启天子之城大门的玉佩?”
“不!”尹梅意看着正前方,大殿正中,“之所以宝藏名为传世玉章,是因为那八只宝盝!”
赵长安顺着母亲的目光望过去,大殿正中,一方黄金铸就的长条案几上,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一排八只制作精美考究的宝盝,八只古朴方正、形制端凝、色泽黝淡的宝盝。
殿内的宝物太过繁多,让置身其中的人,即使是赵长安这种早就对奇珍异宝熟视无睹的人也眼热心跳、头晕目眩,若不经提醒,根本不会有人留意到这八只宝盝。
但无论是谁,目光一落到这八只宝盝上,立刻就会不由自主地被吸引,被这八只宝盝所散发出来的那种沉静、肃穆、端重的气势所吸引。
一时间,大殿内那堆积如山的珍宝都可以抛诸脑后了。
赵长安搀扶母亲,走到八只宝盝前。
见每只宝盝上都覆着一方绣九龙海水纹黄缎,揭去黄缎,就是宝盝。
他打开距自己最近的第六只宝盝,见盂内层为金质,衬明黄缎,中托一方白玉印,三寸见方,交龙纽,上有双龙盘卷,二龙龙头外向,印文阴刻四字:天子行玺。
玉印材质洁白无瑕,雕工精良细腻,形制特殊,入眼便知是世所罕见的珍品。
他一惊:这是“乘舆六玺”中的第四玺,天子行玺!
始皇扫平六国后,规定只有皇帝的印章才能称“玺”,臣下的印章只能称“印”或“章”。
御玺用玉,螭虎钮,有六方,各有不同的用途:“皇帝之玺”用于正式颁布诏书,“皇帝信玺”用于发兵或召集大臣,“皇帝行玺”用于赏赐诸侯王,“天子之玺”用于向外国发送诏书,“天子信玺”用于向外国发送一般文书,“天子行玺”用于赏赐外国。
秦始皇最初制作的御玺共有六方,称为“乘舆六玺”,意思是说,此六玺要经常在皇帝左右,是皇帝驾驭万民统治天下的信验。
六玺为国之重器,皇权的象征,失去御玺就意味着对整个国家占有权的丧失。
是以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极其重视对六玺的拥有,只有拥有六玺,这个皇帝才是真正的“真命天子”!
“乘舆六玺”只是六玺,可案上怎么会有八只宝盝?
尹梅意看出了赵长安的疑惑,遥望那只放在第一位的宝盝,柔声道:“年儿,今天,就让你瞧一瞧这天底下真正的、唯一的、至高无上的宝物。
去,你去打开来,看看它是什么?”在赵长安记忆里,母亲眼中除了自己,就再没有什么宝物了。
黄金美玉、珍珠宝石,于她而言都是垃圾。
再珍贵的宝物放在她面前,她也不会拿眼角瞟上一眼。
可此时,却听她亲口道,在那只宝盝中,盛有这天底下真正的、唯一的、至高无上的宝物!
他走到这只宝盝前,揭去黄绫。
就在盝盖被揭开的那一瞬间,一直平静的尹梅意也激动了,脸上现出尊崇,甚至是敬畏的神色来。
她尊敬的,不是盝中之宝天下无双的价值,也不是它所代表的唯我独尊的权力,她之所以如此尊崇敬畏,为的是盝中之物所包蕴着的那数千年的内涵,以及它所代表的泱泱大国、礼义之邦,古老、优秀、灿烂的东方文明所具有的那种至高无上的气度!
赵长安并未瞧见母亲脸上的表情,实际上,在一看见盝中之物时,他就被强烈地震撼了,那种于刹那间闪电般穿透灵魂,直达生命最深处的震撼!他以最虔诚、恭敬的态度,战战兢兢地捧起这方宝玺,凝目细视:宝玺以蓝田玉镌刻,螭虎纽,方圆四寸,上钮交五龙,上一角缺,以黄金填补,印文小篆,阴刻八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整方玉玺精光内蕴,晶莹温润,那种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的气势,立刻盖过了殿中的所有珍宝。
“这……这是秦始皇传国玺!”一时间,赵长安连气都不敢喘了,只恐自己的呼吸会玷污了这方至贵至重之宝。
娘方才说的没错,它的确是这世上唯一的、真正的、至高无上的宝物!尹梅意眼中是与儿子一样敬畏慑服的神情:“谁拥有这七方玉玺,谁就是这天下的主人,我大宋名正言顺的国君。
可就连这样,先帝都还嫌不够,又为赵裕仁备下了这个。
”她揭开秦始皇传国玺旁的那只宝盝,从中取出了一样物事。
赵长安侧目一看,是一幅圣旨,上只写了简短的数行字:
礼天隆运定极英明显武恭宣承至仁纯孝皇帝隆兴十八年上谕:
持此谕者,即为我大宋嗣皇帝。
无论何时,持此谕者,即可承袭我大宋皇帝位,继承大统。
钦此!
只瞟了一眼,赵长安目光就又凝注在秦始皇传国玺上,他来来回回、仔仔细细地欣赏,良久,才恋恋不舍地将它放回盂中,盖好,覆上黄绫。
“娘,到底怎么回事?怎么传世玉章的宝藏竟是在长生殿底下?传世玉章所暗指的,就是这七方宝玺吗?还有,当年先帝是想让父王做皇帝,所以才特意备下了那道圣旨的?”
尹梅意目注虚空,神色怅惘:“这些话要细说起来,有二十七年了。
二十七年前,娘跟赵裕仁大婚没多久,一天夜里,他酩酊大醉地来到嘉年殿,又哭又笑,说了很多的话。
看得出,那些话,在平日里,就是再给他十个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