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当然,你可能听过一句话“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没错,贪腐收入,几乎是大部分清代官员的主要经济来源。但小说《红楼梦》里没有涉及这些问题,而且作者说贾政为人谦恭厚道,政风颇好,所以,这项灰色收入,没在作者的设定之中。
小说里倒是透露了另外一项独特的收入来源:庄田。
提醒你注意《红楼梦》第53回。年根儿底下,一位叫乌进孝的庄头押送着大批物资,历经一个月多的长途跋涉,出现在宁国府门前。理解什么叫庄头,就要了解清代独特的经济形式庄田经济。
什么是庄田经济呢?这要追到努尔哈赤。努尔哈赤创建了一种土地耕种制度,就是把大量的土地、连同土地上耕种的农户一起,赏赐给皇族成员和贵族功臣。
这些赏赐的土地,每一个独立单位称为一个庄。在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时期分封的庄田,基本都在山海关以外,而顺治帝入关以后,庄田的范围就主要在北京周边的地区。
那么,庄田经济主要有什么特点呢?那就是,它地域广大,动不动就是几百上千亩,所以出产是很多元的。
小说里的这位庄头乌进孝说,他的大车队足足赶了一个月零两天的路,才终于在年根儿底下到了京城。那么基本可以判断,宁荣二府的庄田,是在七八百里地以外的山海关外或者更远的辽东,所以贾珍跟这位乌庄头叫“山坳海沿子上的人”。
如果你仔细看看乌进孝给贾珍的那张单子,就会发现,大车队运来的既有大批的粮食,也包括几百只鹿、狍子、野猪在内的各种野兽野味还有几百斤鱼、几百只活的鸡鸭鹅,甚至大量的对虾、熊掌、海参等等。
当然,除了给贾府送来了大批粮食肉类,庄田还会缴纳银两。这一次乌进孝上交给宁国府的银子是2500两。你看,比起贾政他们的俸禄,这才是贾府收入的大头。
光是宁国府,这样的庄子有八九个呢,一年怎么也能有两万两银子的收入。而荣国府的庄田比宁国府更大,收入也肯定更多。
不过,这笔进项正在减少,不但这一年乌进孝交的数目,比贾珍预想的少了一半,而且因为天灾,还有几处庄子报了旱涝灾害,所以贾珍有点急了。
贾府的钱花去哪了?
贾珍急,是因为贾府里使银子的地方太多了。钱都花在哪儿呢?
其中一项硬性开支是各人的月钱,也就是工资。
别看贾府管吃管住,但上到老太太王夫人,下到各房里的丫鬟,每个月有固定的月钱,逢年过节还有年例、赏赐。
大概估算一下,单说荣国府,三四百人,光人力这一项支出,起码一个月得上千两银子,那么一年就是1万多两。尤其大观园建好以后,除了原先的仆役,还得养着一干尼姑、道姑、唱戏的女孩子,花销就更大。
另一项重大开支是日常消费。
贾府的庄田最多也就能供给粮食肉类,但这么大的府邸,好几百号人,衣食住行,车马家具,文玩摆设,乃至胭脂花粉,不但都得到外边去采办,而且还都是价钱不菲的精品。
而且,上上下下锦衣玉食,心安理得,没人觉得该节省。比如酒酿清蒸鸭子、奶油松瓤[ráng]卷酥,这样精细的美食,芳官这个二等小丫头居然说:“油腻腻的,谁吃这些东西。”
这样的生活,一年没有一万两银子,肯定也下不来。
还有一大支出是人情往来。
比如第72回里,贾琏说:“要送南安府里的礼,又要预备娘娘的重阳节礼,还有几家红白大礼,至少还得三二千两银子用。”一个小小的重阳节就要这么多,正经的大节中秋、过年就更隆重了。这么算下来,就贾家的人情往来,一年又是上万银子的开支。
但如果只是这些开销,跟前面我们说的进项,大抵还是能平衡的。
百年之家,家底不薄,赶上丰年,庄田的收入还会更好。王熙凤作为荣国府的大总管,挖空心思,为十年之间的大事都做了经济筹划。
不但宝玉黛玉的婚事,贾府各位小姐出嫁,就连老太太的后事,该有多少支出,钱从哪里来,都想得清清楚楚。可以说,勉强敷衍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