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回 僧道较艺梅花庄 英雄暗探白莲寺(一)(1/5)
第6回 僧道较艺梅花庄 英雄暗探白莲寺(一)
前回书表至艾道爷听见房上有蹑足潜踪声音,掀帘栊,纵身形,一道电光相似,踪影皆无,直奔西跨院寻找行刺贼寇。
白莲寺和尚白天是先来踩道,夜间前来行刺。
究竟是为什么呢?这都是小人的伎俩。
皆因焦公子被棍打伤,众家人搭回私邸,请大夫调治,言说公子的伤痕并不见甚重,只是身体太虚,吃几剂药便可痊愈,第一样必需忌房事。
焦公子治伤,每日叫王七到县衙催促捉拿凶手。
王七去了几次,班房里也都认识啦,遂坐在一处谈话,并问拿贼有什么动静没有。
班房遂将安乐村贺家堡班役看见之事,告诉了王七,去安乐村拿人未获等情与王七也都说啦。
王七听在心里,遂回归焦公子私邸,与焦公子学说了一遍,焦公子更追逼府县官人,非拿盗抢犯不可。
王七说:“公子爷,您听话听音,那日咱们在彩棚里比武,我被黑汉踢倒,您打倒了黑汉,黑汉动刀,您亮出枪来,贺照雄了事,他说是他的盟弟,才算了解。
散了会武场子,咱们逛庙,才看见苏秀才之妻,我与大管家出主意假立借约,用轿子抢秀才妻。
路过酒楼,那五六个人跳下酒楼,我们众人把六个人团团围住,梳冲天杵小辫的黑胖子跟大少爷动手,我们去围住那五个,正要拿人,来了个使棍的,他拿着棍来了事,二管家李七偷着给他一刀,他用棍将刀绷飞,刀落在大管家的头上,大管家立刻殒命,您才与那使棍的交手,被他一棍打伤,抢去白龙驹。
比及我们一救护您,凶犯七人乘机逃走,这群人一走,咱们当时就给府县送信捉人。
这群人落在他的庄院之中,府县三班都欠过他的情,谁也不肯进去搜人。
”焦公子说道:“王七,我知你会蹿房越脊,今夜,你可探他之宅院,七个人倘若真落在他院里一个,我就有法子办他。
”王七小脑瓜子一晃说道:“大少爷,我的本领恐怕不成。
您要信任我,我能给您介绍一个人。
”焦公子问道:“什么人?”王七说道:“那日您在东门外观音庵去取乐,我打的引马,有几个家人跟随,到东门洞时候,有一个和尚担着两个铁钟,您还说:‘这个和尚有多大力气?’那个和尚与我有交情。
我武艺别看不佳,我可是名人的传授,我在白莲寺学艺。
白莲寺与少林寺皆互通声气,八大名僧,皆是老方丈之徒。
老方丈派大徒弟法蓝为白莲寺掌院僧,二徒弟法慧,三徒弟法缘,四徒弟法宝。
少林寺的老方丈,派这四个徒弟掌管白莲寺,我拜的掌院僧法蓝为师。
我拜在门下十二载之久,忽然吾之恩师叫我落发,我舍不得父母毛发,吾弃了白莲寺,多蒙少爷款待,收我在您这儿当一份教师。
”
王七这本是一派诳言。
确实他人倒是拜的掌院僧法蓝。
白莲寺有二百余僧人,少林寺有五百余僧人,少林寺的方丈在募化十方的时候,他若路过杭州,他必到白莲寺看看。
老方丈名叫璧和僧,有一日到了杭州,进了白莲寺,掌院僧法蓝遂偕同三个师弟拜见恩师。
老和尚璧和僧出家少林寺,乃是世外的高人,武技高超,在少林门中属第一,因为有杭州白莲寺,所以每逢出来募化的时候,必然假道杭州,为的是看看徒弟掌寺的成绩如何,应兴应革之事,必须指导一番。
这日四个徒弟俱都与老和尚磕头行礼,然后又将所收的门徒俱都唤入,拜见师祖父,其中就有短毛狼王七,短毛狼王七是法蓝的徒弟。
众徒弟俱都与师祖磕头行礼。
众徒弟行礼已毕,璧和僧一眼望见短毛狼王七,遂问四个徒弟说道:“这个徒弟是谁收的?”法蓝见问急忙站起身躯,躬身答道:“此人是弟子所收的门徒。
”老和尚璧和僧遂与大徒弟说道:“咱们出家人收徒弟,可是不讲究品貌的丑俊如何,但是必须要五官端方的。
你收的那个徒弟王七,你怎么也不看看他的相貌如何?你看他,鸡眼,长脖,龟背,蛇腰,这宗人所在之处,轻者惹祸招灾,重者家败人亡,庙里收留此等门徒,必得惹是招非,败坏清规。
你赶紧将他赶出庙外,如不然,白莲寺祸不远矣。
”法蓝僧闻听了老方丈之言,遂说道:“谨尊恩师之命。
”老方丈在白莲寺住了一夜,第二日同着随身所带的四个徒弟,遂由白莲寺起身往他处去了。
法蓝遂将王七召到跟前来,对王七说道:“昨日老方丈前来,众徒孙俱都与祖师爷磕头行礼,惟独你在后头,以手触地,不与祖师爷行大礼,藐视祖师爷。
我自幼拜祖师爷为师,至如今祖师爷派我出来掌寺,所以一切俱都听祖师爷的指挥,不敢违背祖师爷,你方在此庙二年之久,对于祖师爷就这样藐视,将来对于恩师不问可知了。
没有别的,寺有寺规,我按寺规处治你,从此逐出庙外,永不准你入庙。
”王七还要分辩,大叫:“弟子冤枉!”法蓝拂袖而退,不容王七辩白,无奈逐出了白莲寺。
他在庙里学艺,本来好吃懒作,嘴头儿馋,未学了甚么本领;王七出了庙,仍然游手好闲,手中又无钱,只好偷鸡摸狗,越偷胆儿越大,弄来弄去,遂偷买卖大户人家,作的案子也多啦,钱塘、仁和两县拿得甚紧,甚至无有安身之处,这小子遂结交了焦公子的大管家。
王三那乃是势利小人,王七所偷来的钱便给王三送礼,后来就认为当族,王三遂将王七介绍到焦公子家里为教师,所作的案子无形中就算销啦。
官人一见他在府里给焦公子当了教师啦,谁还敢办公子的教师?他自从当了教师,对于作贼的行道,他也弃啦。
这是王七的出身。
他方才与焦公子说,在白莲寺受过高人的传授,那话果然不假,可就是被庙里驱逐的事他可没说。
今天焦公子要叫他夜探贺家堡,这小子在庙上会过黄三太、贾明、杨香五等,他知道黄三太的厉害,倘夜探贺家堡,必然进的去,出不来。
他眼珠儿一转,遂想起一位高人。
他遂对公子说:“若前去探贺家堡,恐怕不成,在庙上那些人,准都在贺照雄家里,连与我动手那小子大概也在那里,我去了恐怕不是他们这些人的对手。
公子爷,你要是报一棍之仇,抢去白龙驹之恨,非此人不可,若用此人,管保给公子爷报仇雪恨。
可有一件,公子爷必须舍得重资。
”焦公子报仇心胜,遂问道:“此人为谁?”野鸡溜子王七说道:“那日咱们出东门洞的时候,在门洞里不是遇见一个陀头和尚吗?此人并不是外人,公子爷在马上还夸他膂力过人,那人正是吾的四师叔法宝。
自幼出家,提起他的恩师、小人的祖师,大大有名,天下皆知,乃是一位世外的高人,是少林寺掌寺僧,名叫璧和僧,乃是有道的高人。
我这四叔有千斤膂力,金钟罩铁布衫的工夫,公子若将他招致在门下,必然能给公子效劳,杀贺照雄一家,擒在庙上与公子动手那群土匪,犹如探囊取物。
可他就是一样,他老人家最好酒贪财,您要聘请他,我去请他决不能不来,您必须用金虾钓鱼之法。
什么叫金虾钓鱼之法呢?您花上几两银子,作一套新僧帽,装在捧盒之内,将僧衣僧帽折叠好了,捧盒底下放上几个大元宝,上用红纸盖好,叫家人搭着礼物,我骑着马,前去请他,就说奉公子爷之命,他一见许多的银两,必然前来。
但是他住的三官庙,是一座破庙,连墙壁都没有,这许多的银两,他是没有地方放的,必然还得收在公子爷家里。
这就叫金虾钓鲤鱼之法。
”公子他是报仇心急,连连点头。
遂照王七所说的话,置了一身新僧衣僧帽,叫两名家人搭着,王七骑着马,遂奔东门外三官庙而来。
来到庙外,王七下了马,将马拴在庙外旗杆之上,王七先走入庙内,告诉外面搭捧盒的,说道:“你们听我的话,我若是叫你们进去,你们就搭着进去。
”嘱咐已毕,王七遂向庙里走去,一看和尚的那对钟正在院中放着呢,王七心中欢喜,和尚必然在庙里。
走入大殿之内,王七一看,和尚正在那蒲团打坐,二目闭着,王七进去,和尚连眼都没睁。
走到和尚身前,控背躬身,叫道:“四师叔一向可好?”和尚两眼一翻,看了一看,遂说道:“我打量是何人?原来是你。
哪一阵风将你吹到破庙里来?谁是你的四师叔?你从今以后别叫我师叔。
你忘记那日东门洞里狭路相逢,你骑着高头大马,贫僧担着两个钟,你将头一低,连一句话都没有,如今你跑到这儿又叫我师叔,必然没有好事,快去快去。
”野鸡溜子王七闻听,爬在地下就磕头,说道:“可冤死侄儿啦。
侄儿那日在东门洞里遇见你老人家,本来要下马磕头,皆因为侄儿给焦公子引马,在大路之上,侄儿若下马与师叔施礼,有些不便;再者说,既在公门当差,身不由己,以致错过去了,您老担着钟走啦。
侄儿与少爷回到府里,坐在一块饮酒吃饭,侄儿因想起了四叔您老人家,侄儿便就把东门洞内怎样遇见师叔您老人家,未得下马行礼之话,说了一遍。
公子爷闷闷不乐,侄儿问他为何不乐,公子爷说道:‘我的本意为是投名师求高友,府里头聘请五十三位教师,无奈俱是平常之辈,终不得会有高人。
’侄儿遂对他说:‘您要会见高人,这有何难?白天所遇的陀头和尚,自幼练的金钟罩、铁布衫,全身武艺,可称天下无双。
’他闻听心中甚喜,非叫侄儿聘请您老人家,拜您为师,情愿终身奉养。
我以为他是少爷脾气,当时高兴,我也未曾切实应允,岂料他自那日,天天不断的催着我来,叫我访您老人家,我看他果然是真心实意,我才应了他。
”法宝闻听,一阵哈哈大笑说道:“这公子品行如何?”王七说道:“他是知府公子,读书知礼,文武兼全,专结交天下英雄,外号人称小孟尝。
礼贤下士,仗义轻财,济困扶危,真是好人。
”王七说到此处,向外一招手说道:“速将公子的礼物与我四师叔抬进来。
”前文表过,陀头和尚是最贪财之徒。
及至打开捧盒观看,是一套僧衣僧帽,取出僧衣僧帽,捧盒底下铺着红纸,和尚一掀红纸,白花花俱是元宝,和尚不由见钱眼开。
王七在一旁说道:“四师叔,这是见面礼,您要是到府里,大碗吃酒,大盘食肉,都很随便的。
”陀头说道:“既蒙公子见爱,贫僧理应拜访。
但是我是出家人,住在府里,出入恐有不便。
”王七说道:“公子好静,不住在府里,在护墙河外另有一所四合房子,那是公子私宅,公子平常住在私宅。
您要去,夜晚您到护墙河,见有四棵桃树,那就是公子的宅院。
”和尚说道:“化缘常常在那里休息,那是熟路。
我夜晚前去,你先在那里等候便了。
”王七点头出了庙,上马遂回公子私邸复命。
夜晚和尚果然来到护墙河外桃树下,天已初更,王七早在焦公子后花园墙等候,王七见和尚说道:“四师叔您来啦,公子等您犹如枯苗盼雨。
”王七引路,由花园后门穿宅越院,来到焦公子外书房门口。
王七喊道:“公子爷!大师傅来啦。
”两个书童搀扶焦公子,随众教师迎接出来,如众星捧月。
焦公子双膝跪倒,口中说道:“弟子今日得见高人,真是三生有幸。
”和尚打问讯,伸手相搀说道:“和尚有何德能,劳公子这样错爱?”众人将和尚让至屋内。
焦公子让和尚坐于上首,自己下首相陪,童子将茶献上。
焦公子说道:“若非王教师聘请高僧,弟子焉能得见老师之面?”王七吩咐掌灯摆酒,工夫不大,杯盘罗列。
摆好上等酒席。
和尚见公子面容消停,和尚问道:“焦公子为何面容枯瘦?”焦公子叹了口气说道:“师傅得知,我拜您为师,总算有了师生之情,养老送终,都是弟子之事。
皆因弟子有一件不白之冤,本杭州府有一家富户,住在安乐村贺家堡,此人明善暗恶,坐地分赃,家中窝藏许多的大盗,明着施点小惠,收买穷民。
他跟弟子有隙,嘱托他手下匪人,在八月庙上抢弟子的绸缎店衣铺,此事适被弟子遇见,我的管家过去一拦,匪将我大管家王三用刀扎死。
弟子要拿明伙执仗之人,又来了一个贼头,手使盘龙棍,将弟子打伤,坠落马下,口吐鲜血,这贼人竟敢在人山人海之中,抢去弟子白龙驹。
县太爷验尸已毕,两县一府严拿,据班头报告,此项匪人俱都落在安乐村。
两县一府马快班头,能为俱都平常,不能进庄拿人,弟子之仇不能报复,所以叩求师傅,设法为弟子报仇。
”和尚闻听说道:“原来如此。
公子何不早言?贫僧有药一粒,专疗红伤。
”语毕,由腰间取出一个纸包,打开纸包取出一粒丸药,递给公子,说道:“这是少林寺老方丈配的丸药,公子用下,当时便愈。
”公子接药在手,用白滚水服下,顿觉精神爽快。
王七接着说道:“四师叔,抢犯俱都窝藏在贺照雄之家,四师叔你看怎办?”和尚问道:“这群人都是什么长相?”王七说道:“有一个好认的,头上梳冲天杵小辫,大肚子,罗圈腿,狗蝇眼;还有一个瘦小枯干,头戴马尾透风巾;有一个面如少女,年在十六七岁,长的女相,使一对判官双笔;有一个黄白脸面,手使朴刀,细腰窄背;有一个面如紫玉的,手使一对练子枪;有一个面似桃花的,手使一对练子锤;未了来了一个使棍的,剑眉朗目,二十上下年纪,乃是棍打焦公子,抢白龙驹的正凶。
”王七说着话,和尚吃得杯干盘净,已有七分醉意,听完王七之言,说道:“焦公子,非是贫僧说句大话,我杀这七个人,如同探囊取物。
明天我仍着破僧衣,担着双钟,前去踩道。
明着募化,夜晚我到贺宅,杀他一门老幼,然后将抢夺白龙驹的人头带回来。
”王七说道:“师傅你不行,贺照雄甚得人心,他家又有七个大盗,此地正属杭州所管,贺照雄男女下人好几十个,你杀那些人,地面上担不起。
我给你出个主意,叫公子爷打发家人出去,多买硫磺、焰硝引火之物,您杀完了,围着他的宅院四外放火一烧,完事之后,官家无所调查,就报一个火烧独门。
”他们在那儿正议论此事,房上有一位剑客听了一个满耳,他们在屋中连一个影儿都不知道。
和尚醉倒了,第二日,吃早饭之后才起床。
王七说道:“师叔,您今天吃饭少喝点酒吧。
”和尚吃完了饭,养养精神,再回南门外三官庙,将焦公子所送的僧衣脱下,仍然换上破衣服,担着铁钟前去安乐村踩道。
僧人焉知剑客艾莲迟在贺宅?来到贺宅一化缘,贺照雄给了五百钱。
和尚说了一句:“好大的宅院,人旺财旺。
”担着钟回归三官庙,换上衣服,至夜晚奔向焦公子宅院而来。
焦公子当晚与众教师正在秉烛饮酒,见和尚来到,急忙迎接进去。
和尚遂将白天在贺宅化缘之事,对焦公子说了一遍。
焦公子说:“给钱的人,就是贺照雄。
穿青布衣服,是给他父亲守制。
”和尚坐下,仍吃得杯干盘净。
王七说道:“四叔,您先少喝一杯,回头再喝。
”和尚放下酒杯,王七将焰硝口袋取出来,递给和尚。
和尚斜插戒刀一口,临行时叫道:“焦公子!贫僧三更一过,必然回来,请公子验看人头。
”语毕,站起身形,一掀帘子,一道黑影,踪迹不见。
众教师皆赞美和尚的工夫及身法的灵便,王七晃着小脑瓜子说道:“我师叔好比大宋朝的赵匡煜,取人头去了。
”
不表王七从心里美,单说和尚白天踩的道,晚上再去,轻车熟路,和尚进了安乐村西桥口。
前文说过,有马快把守西桥口,和尚行走如飞,一道黑影过了西桥口,马快见一道黑影,再看也看不见什么了。
和尚来到贺宅,由大门西上房,到西跨院,西跨院北墙有一棵榆树,和尚扶着树枝子向下一看,贺宅前后黑暗,惟有二道院书房灯烛明亮,光露于外。
和尚思索:必是贺照雄同着明火执仗的七个人在内。
和尚遂先奔二道院灯光而来,就看东北上有一道白线,犹如立闪一般。
和尚由房上蹿房越脊,奔这道白线而来,走到近前,踪影皆无。
又向正北一看,又是一道白线,和尚又追,又不见人,和尚心中纳闷。
忽然见花瓦墙上又一道白光,和尚又追到花瓦墙上,向墙外边一看,原来是一道松林。
和尚在树林中一找,北至护庄河,南至贺宅花瓦墙子,并无一人。
和尚心中暗道:“贺照雄家中有财神,若是妖魔必现黑气,仙家修成正道,方是白光。
”和尚自己正在思索,听到一棵大树上枝叶哗啦一响,只见一人头朝下脚朝上,离地七八尺一折身,脑袋朝上双足落下,脚尖一沾地,口中念道:“无量佛,师兄因何黑夜至此?”和尚念了一声:“阿弥陀佛,道友,我被友人所托,要办一件大事。
”道爷说:“师兄你酒气逼人,背后背着那物,有硫磺之味。
夜入良家之宅,何需此物?”和尚说道:“我是受人之托,终人之事,道友不用多管。
”道爷说道:“过耳之言不可听。
要叫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眼见为真,耳听为虚,不可妄信。
焦公子聘请你,那叫金钩虾米钓鲤鱼。
许你养老送终,以何为凭?你好酒贪杯,要杀一门良善,师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