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4/4)
倾城。
不过天下第一四个字,倒真真是听着唬人。
”
明妃道:“凭她怎么样,也不能和皇后娘娘的端庄娴静之美相比。
她也敢妄称天下第一?娘娘乃正位中宫,方才是天下第一。
不知她使了什么狐媚手段,今日就有旨意封她为仪妃。
”明妃只见皇后脸色和靖,心下暗喜。
她是宸帝初封赵王时所娶的侧妃,与正妃孙氏多年相处,知道这位皇后越是心里在意,脸上越不会显露出来。
又加上一句话:“像她这种罪臣之女,就算陛下恩典,封她做才人、昭仪,已是天大的恩宠,居然将她位列六妃,真是……”说到这里,只轻轻啧了一声。
又道:“庾家满门获罪,听说她在狱中触壁自杀,最后却没死成,还得了个稀奇古怪的失魂症。
怕只怕她是装疯卖傻,意图谋逆。
”
孙皇后心中果然深以为然,只问:“你方才说那些大人们都侯在永稷殿前,那么眼下圣驾在何处?”
明妃笑道:“娘娘,眼下圣驾在何处,臣妾哪里得知?”孙皇后与她是老搭子,明知她是来向自己告状,此时却有意不说,那么圣驾行踪,不言而喻。
当下不动声色,只与明妃说了几句闲话。
那明妃知道她必有所动,坐了片刻,也就告辞而去。
皇后便叫宫女:“传掖庭令,叫他拿今日的记档来。
”
掖庭令奉诏前来,孙皇后取了档文来看,只见今日那一页上记着:未时上幸瑶池,未时二刻口谕内造府,赐五百匹吴州所贡霞影轻罗,与仪妃裁纫手帕。
未时三刻幸秀毓宫。
于是问掖庭令:“陛下此时还在秀毓宫?那么新册封的那位仪妃呢?”掖庭令连连磕头却不答话。
孙皇后见了这情形,顿时明白了中间的文章。
那心里的无名之火,腾一下全上来了,面上还是淡然,只将档文交宫女还给掖庭令:“下去吧。
”
掖庭令却行而退,宫人们屏息静气,连孙皇后最心腹的宫女欣龄也不敢吱声。
皇后却向欣龄冷笑一声,道:“这五百匹绮罗绞出来的手帕,我瞧那个仪妃要好生用上一用了。
”想了一想,对欣龄道:“去传宁妃来说话。
”
梁制皇后之下,设六妃、九嫔、十二婕妤、十二昭仪,另有位份更低的才人、采女不计数。
新帝登基未久,只正妃孙氏晋封皇后,两位侧妃晋妃,另数位侍妾各晋了婕妤、昭仪。
除明妃之外,另一位宁妃傅氏,乃定国公傅誊之女,定国公虽是世袭爵位,但以军功行伍出身,这个女儿自幼做男孩儿来养,识文断字,性疏爽朗。
皇帝因着定国公的面子,也肯敷衍她三分。
欣龄至宁妃所居的承清宫,话就说得十分客气了:“天气暖和,日久天长的,皇后娘娘想请宁妃娘娘去坐坐,说几句家常话。
”宁妃听了,只笑道:“这点事娘娘派个寻常人传唤一声就罢了。
”整了妆容,因承清宫距凤藻宫不远,只带了两名宫女,随了欣龄款步而行。
宁妃走路素来不用人扶,欣龄便只虚虚搀了她肘下,只随口道:“宁妃娘娘,还是打庆福宫那边绕过去吧。
”宁妃心里奇怪,问:“好端端的,做什么要绕远路?”
欣龄微微一笑,抬头向不远处的垂花门一望。
宁妃只见两个太监垂手侍立在门下,不由问:“秀毓宫不是没有人住吗?”
欣龄道:“陛下新封的仪妃,赐居秀毓宫。
”宁妃听了倒是一笑:“新来了人,你们倒也不告诉我,我去瞧瞧。
”转身便往垂花门里走,欣龄连忙道:“娘娘止步。
”这一声到底是迟了,宁妃已瞧见那汉白玉台阶之下一位内官,听见说话声站起身来,正是乾元殿的总管太监余大元,见了宁妃进来,连磕头行礼都忘了,只急得连连摇手。
宁妃诧异的问:“咦,你怎么在这里?”殿中极静,她脱口一句,声音稍大,突然猛得回过神来,顿时猜到一二分,心下不由大惊,已听到殿内极熟悉的声音,略略有一丝不耐:“谁在外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