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节(3/4)
与名誉是一种具象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这个帽子一扣,不单单是他个人的命运会受影响。
综合几因,我实在想不出,究竟是能有什么原因,可以让刘思革冒出这么大的风险,使出一计“苦肉计”放走那非亲非故的越南山民。
想到这里,我揪住了“非亲非故”这个词语。
这个词语,很重要。
也许是我太先入为主了,因为我认为的“不可能”,是建立在“非亲非故”、“毫不相干”的关系之上。
因为刘思革首先是我们的战友,是和我们站一条线,所以他和我们是“亲”,是“故”。
有了这个立场设定,他放走山民的行为才会变得难以置信,不合常理。
那假如要使其变为“可能”,变为“合理”,那很简单,只需要推翻“非亲非故”这条先入为主的设想条件就行了。
之前我对刘思革的话语丝毫没有怀疑的原因就是,他的立场是和我们一致,他没有理由去撒谎,更不可能会放走山民。
但是,如果他的立场和我们不一致呢?
比方说,刘思革这老小子有我们不知晓的目的,才迫使他这样去做!
再顺着这样一推,我脑袋里忽然就跳出一个惊人的猜想。
难道说,这刘思革和越南人是一伙的?
因为这想法太大胆、太惊人,使得我在返回营地的过程中,楞住了脚步。
王军英跟在我身后,这突然的一停身就让他撞了上来。
得亏他将我撞回神,我才继续动回步子。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我虽然不了解刘思革的背景,但凭一个多月的相处来看,他肯定不会是汉奸之流。
况且层层选拔之后,咱们这六个人的背景不说根正苗红,但绝对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这个大胆的猜想仅仅只会是猜想,绝不可能是事实。
毕竟那个年代里,“特务”一词早就被抛进了历史长河里,少有耳闻。
正文第二十章:士气
刘思革是敌特,是汉奸?绝不可能,我即刻否决掉了这个大胆的想法。
实际上打我记事以来,“特务”这个词我就没听过几次。
那是较为久远的政治博弈时期的产物,我对它没什么概念,只感觉遥不可及。
我打消掉了这个念头,转为去寻想其他可能。
也许刘思革是个菩萨心肠,他第一次上战场,不如我那样有经验。
山民的无辜,让他压不住心头的怜悯之情,所以他做的这一切没其他原因,仅仅是为了救人一命,积善成德,普罗众生。
那这样的话,他还来当兵做啥?
一个接一个的问题让我的脑袋休息不下来,不一会儿,我就走回了休整的营地。
跳下一块土崖,休整地在一片竹林里,四个人就坐在荫凉的竹子下休息。
不用说,我的目光立即就锁在了刘思革身上。
这老小子低着头,呆看着自己缠着纱布的手沉思不语。
不用说,这一眼看向他,我是戴好了“有色眼镜”。
这个平日里跟我玩笑不断、行事慵懒的刘思革,经过一轮守岗,经过一轮猜忌之后,即刻之间就在我眼中变成了一个可怖的魔鬼。
他那抚着刀刃的画面又在我脑海里浮起,我忽就觉得,这老小子是真的有两把刷子,之前我误以为自己猜透了他,实则没有。
现在我还得继续猜下去。
黄班长拿出地图和指北针,和旗娃一起出去勘测接下来的路线。
我脱下了侦察面罩,排着王军英一起,坐在了邓鸿超的旁边。
邓鸿超在啃那噎人的761压缩干粮,他见我坐下,也顺手递我一块。
我顺手接下后,就往嘴里塞。
但两只眼睛,又悄悄的往刘思革的方向探去。
他现在没再继续沉思,而是在捋自己的头发。
我细看着他的五官,想找出一丝汉奸的线索来。
是的,尽管我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