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节(3/3)
场会议到现在了,牛书记终于提到了重点:“依我看,这批肉不能分。
”
第30章口粮到手!
下面“哄”地一声,闹开了。
刚刚大家有多惊喜,现在就有多反对。
二队的队长站起来道:“牛书记,这肉怎么就不能分了?现在全国上下到处都在闹旱灾,听说邻省也开始在闹了。
咱不多储备点吃的,到时候,万一咱们这儿也开始闹灾了,那社员们怎么办?等着饿死吗?”
三队的队长也接口道:“肉比粮食耐饿,这么多肉,咱们公社摊到人头上,一人也能分个好几斤呢。
做成盐肉,到没粮食吃的时候,可不就能救命吗?”
“就是啊,这是救命肉啊!”
“咱们真不是嘴馋。
要真分下去了,最多给孩子尝尝鲜。
剩下的肯定都得留下来当口粮的。
”
反对的声音太多了,说到后来,大家的声音几乎汇成了一片。
根本听不清说的是什么了。
李向阳这会儿忽然站起来,大声道:“大家安静点儿,先听牛书记把话说完。
安静,安静。
书记的为人,你们还不清楚吗?他这么说,肯定是有原因的。
”
他扯着嗓子在吼。
现场的反对声终于渐渐低下去了。
果然,牛书记又道:“我是说不分肉,又不是说不分粮。
咱们公社人多,四个生产小队加起来有2000多人。
总共才5000公斤肉,就是分下去了,一个人头也就能摊到2公斤。
真要闹起旱灾来,庄稼欠收了,这些肉能抵个啥用?”
“你们想想,城里面的精大米1斤才多少钱?1毛零3厘!肉呢?带骨猪肉是7毛7分钱。
咱们拿肉去换粮,1斤肉就能换7斤精大米!5000公斤肉,就是10000斤,能换70000斤精大米呐!”
他这席话一说,大家心里就开始拨算盘了。
70000斤,分到2000余人头上,1个人就是30多斤粮。
那一个月的口粮就有了。
李向阳马上表明了支持态度:“我赞成牛书记的想法。
城里人是不愁饿肚子的,他们每个月有定粮。
但他们也缺油水啊。
听说现在县城那边,还收紧了肉食供应,一个人只供应二两肉了。
咱们拿肉去换粮食,肯定有人愿意换。
”
刘芳看他表明了态度,她也站起来道:“我也赞成牛书记和李向阳同志的看法。
那些肉虽然多,但摊下来也就只够解解馋,还不如换点实在的东西,把肚子填饱来得好。
”
有两个人赞同了,其他人很容易就动摇了。
刚刚情绪最激动的二队队长,这会儿反而问起牛书记:“为啥要换细粮呢?要不,咱们换粗粮呗。
那社员们每个人能分到三、四个月的口粮呢。
”
“就是,这还是把小娃子都算在内的。
小娃子一个月哪儿吃得了30斤粮啊。
”
“不过到哪儿去换啊?这些肉又放不了多久。
”
李向阳又道:“这没关系啊,现在反正是农闲,大家手里头都没啥活路。
干脆每个队出部分人,到公社来把肉做成腊肉、香肠,到时候卖的价钱还能再高些。
”
刘芳又开始帮腔了:“我赞成。
我刘芳头一个报名。
”
牛书记笑道:“好,刘芳同志巾帼不让须眉,到时候现场做腊肉香肠的事,就由你跟向阳同志来负责了。
来干活儿的社员,咱都给他记工分。
”
“好嘞!”刘芳大方答应。
这下,连李向阳都忍不住多看了她两眼,心里不由赞道,人家一个女人,能当副队长还是有原因的。
干啥事儿都冲在前面的。
牛书记又道:“这些肉是李向阳同志发现的,他没有私吞集体半分财产,我提议,肉呢,单独分五十斤给他。
大家觉得怎么样?”
在座者左右议论,有人回答:“没问题。
”
有人说:“应该的。
”
还有人谈到些细节:“我当时去看了的,那些肉除了有些地方被老虎咬过,没有刀割的痕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