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古墓现奇工(下)(1/2)
蒙武神色凝重:"先人竟有如此预见,当真神乎其技。
"
郑国沉吟片刻:"依老朽看,此墓非为埋葬而设,实乃为传承智慧而建。
墓主欲将毕生水道之术,留予后人。
"
众人离开墓室后,在营帐中对发现进行梳理。
案几上摊开的石版拓本、壁画图样和工具草图,如同一座沉睡千年的迷宫,正等待他们破解。
"这些刀法、纹饰,绝非寻常墓葬。
"郑国端详着壁画摹本,眉头紧锁,"从器物形制和文字痕迹看,恐怕已有三千年以上历史。
"
魏般翻阅着石版记录,忽然惊呼:"诸位请看!这里画出的'九州'、'九河'等图像,这分明与传说中大禹治水的事迹吻合!"
"还有这处!"邓起指向另一份图样,"壁画中的冠冕者虽是主角,但每幅画中都有数名持特殊工具的随从。
看他们的装束和站位,像是首领的得力助手。
"
李明衍心头一震,如遭雷击。
他迅速将几幅壁画连贯起来,一个惊人的推测浮现在脑海:"会不会...这座墓不是为一人所建,而是一批人?"
众人闻言,面面相觑。
蒙武沉声道:"李水官是说,此墓可能是一批水工共同的安息之所?"
"不止如此。
"李明衍激动地指向那组连环壁画,声音因兴奋而微微颤抖,"你们看那最后一幅,众人将石板分置五棺,环绕中央大棺。
这意味着中央大棺或许是为首领预留,而这五具小棺则是为其助手所设。
"
郑国双眼圆睁:"你是说...这是大禹助手的墓葬群?"
"极有可能!"李明衍继续分析,"传说大禹治水十三年,足迹遍布九州。
他不可能独自完成如此浩大工程,必有得力助手。
而这些助手,正是实际操刀治水的能工巧匠!"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郑国感慨道,"今日见此墓,方知当年情形。
非但大禹如此,连这些无名水工也都舍生忘死,为民请命。
"
孙章老泪纵横,颤声道:"先贤大义!竟立誓将身葬于各处水道节点,为的是将治水之术留与后人!"
一时间,帐内寂静无声。
众人望着那些古老的图文,心中涌起无限敬意。
"三千年前的先民水工,用自己的生命守护着治水的智慧..."李明衍声音低沉,眼中却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们在洪水平息后,不但不贪功邀赏,反而立下誓言,将自己埋在各个古水道节点,留下毕生所学,只为能在千年之后帮助可能遭遇同样困境的后世子民。
这是何等的胸怀!"
蒙武肃然起敬:"先贤之志,天地可表。
我等今日有幸得见,当不负其心。
"
墓中所获,关乎水利兴亡,不敢擅专,必须上报。
探墓归来当日,李明衍彻夜未眠,亲自起草奏章,详述墓葬之事。
帐内,微弱的灯火映照着铺展的竹简。
李明衍的身影在烛光下忽明忽暗,笔走龙蛇,一刻不停。
郑国坐在一旁,默默观察着这位年轻的水官。
李明衍先详述墓葬的意外发现经过,接着描述墓中看到的石刻连环画、五具石棺及其中的石版。
他特意强调墓中所见技术对当前工程困境的解决价值,并附上详细摹本。
奏章最后,他提出保护此墓的建议,称其"非为聚敛珍宝之陵,实乃传承水道智慧之所,当世